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60740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小句写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之景,起韵写水势,突出清秋清丽之美,很有层次。
B.“遥岑远目”三句写举目远眺之景,却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
C.“落日……断鸿”句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形象。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勾画了“游子”形象,含蕴丰富,引人联想。
E.本词在作者早期词作中久负盛名,艺术上也臻于成熟,豪而不放,悲中见壮,力主沉郁顿挫。
2.上阕结句说“无人会,登临意”。请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①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②.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前后,当时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②不争些:不差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写博山道上,松竹横斜,白云人家,雪后疏梅数朵,营造出清幽自然的优美意境。
B.“时见”引出作者对此间风景的赞赏,认为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
C.到了晚间,寒意逐渐加深,词人旗亭赊酒,“径须赊”可见出乡民的淳朴和词人的豪爽。
D.词人醉后回家,不辨归路,任马随车而行,最后嗟叹容颜苍老,庆幸有此地山水为伴。
2.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4-21更新 | 31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雪堂: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②矶岸: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起韵毫无铺垫,以急直的笔调,为苏轼才华横溢却屡遭贬斥的人生际遇打抱不平。
B.一“赤”一“白”,一石一水,在色彩和软硬的品质上形成对比的同时,又与上文的“千古事、泯陈迹”形成“永恒与短暂”的对照。
C.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作者悲从中来,天地都显得狭窄,难以承载如此浓郁的悲愤之情。
D.全词以苏轼赋写赤壁的往事为出发点,旨在表达了对苏轼怀才不遇人生际遇的悲叹以及功业难以久存的无奈。
2.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分析苏轼和辛弃疾面对不被重视的人生际遇时,情感态度的异同,并简要分析。
2022-11-06更新 | 2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因排挤去官。闭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②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出了山中夏日鲜明的季节特征,词人在这清丽的自然中消解了劳顿困苦。
B.雨后傍晚的美景如图画一般,无法用文字形容,“风景”句以实写虚,更添想象美。
C.词的上下阕有时间跳跃之愁,用“午醉”呼应上阕的“卖酒”,可使联系更紧密。
D.结尾的问句是质问白鸥还是问自己,令人玩味,流露出词人难以言说的淡淡愁思。
2.本词深得李易安特色,也极具个人风格,这在词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
2024-03-15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