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仿写句子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610976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只有从道义上进行谴责,才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没有明确的指令,因此会时时产生一种反馈,促使其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内心评判。有这样的“软约束”存在,一个人只要做了有违道义良知的事情,就必然会生成耻感,而不是全然的麻木不仁,甚至连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全然不知。


①并非只有道义谴责才会给人带来舆论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2018-09-03更新 | 13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仿写。

《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新唐书》谈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都告诉我们:厉行节约,不可轻忽。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节约的美德,似乎被人淡忘。于是,有人把奢侈当作潇洒,将挥霍看成慷慨,在他们眼里,节约早已过时。要知道,节约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永恒的主题。物资短缺时代,节约是节衣缩食;物质富足时期,节约是文明理性。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的资源,能发挥无限的价值。越是进步,越要节约,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永续发展。节约并非吝啬,而是深谋远虑后的利弊权衡。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被误解为“吝啬”,请你仿照示例,根据上文内容完成三句仿写,揭示节约的意义。
要求:每句不超过10个字,句式与示例一致,内容不重复。
示例:节约不是吝啬,而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①节约不是吝啬,而是________
②节约不是吝啬,而是________
③节约不是吝啬,而是________
2022-05-19更新 | 45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提供的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做到句式相应,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默默无语的落叶中;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___________________
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光,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2016-11-18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