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34 题号:62533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 ,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

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诏引出。

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帝曰:“遂良之情,朕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邪?”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听。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B.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瑷/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C.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D.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瑷/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
B.刑部是我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掌管国家的执法和刑狱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C.太子宾客,是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调护侍从规谏等。
D.先帝,尊称已故的君主,也指远古的帝王,本文是前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瑗通晓吏治,屡受升迁 。贞观年间在兵部侍郎任上承袭了爵位。永徽年间,更是屡屡升迁,由黄门侍郎最后进职为侍中,兼任太子宾客。
B.韩瑗多次受人诬陷,遭遇不幸。许敬宗等人诬陷他与褚遂良图谋不轨,因此被贬官;李义府等人又诬陷他和长孙无忌私通谋逆,以致他的官爵被剥夺,家被查抄。
C.韩瑗公正耿直,敢于进谏。褚遂良因为遭受诽谤而被贬任潭州都督,韩瑗上书,为他辩解,希望高宗将其赦免。但皇帝并没有听从,最终,韩瑷请求辞职。
D.韩瑷熟悉典章制度,精通律法。他曾经参与制定法律制度,主张保留前朝的《开皇律》中适合当下的律令;并且建议精减官员,以推崇宽厚简易的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
(2)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见素学科登第。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坐事出为坊州司马。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曰:“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魏方进为乱兵所杀。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日:“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B.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C.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D.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古代常用穿着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指平民,以“青衣”代指高级官员。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C.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封建王朝皇帝的封禅、即位,实行册礼;后来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被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2)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2019-01-09更新 | 1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师立者,宋州虞城人也。初为王世充将军,亲遇甚密。洛阳平,当诛;太宗惜其才,特免之,为左亲卫。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其后师立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超拜左卫率。寻迁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后人告师立自云“眼有赤光,体有非常之相,姓氏又应符谶”。太宗谓之曰:“人言卿欲反,如何?”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顾己循躬,实逾涯分,臣是何人,辄敢言反!”太宗笑曰:“知卿不然,此妄言耳。”赐帛六十匹,延入卧内慰谕之。罗艺之反也,长安人情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侯大将军,以备非常。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又以藩邸之旧,寻检校岐州都督。师立上书请讨吐谷浑,书奏未报,便遣使间其部落,谕以利害,多有降附,列其地为开、桥二州。又有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先附吐谷浑,负险自固,师立亦遣人为陈利害,赤辞遂率其种落内属。太宗甚嘉之,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后师立以母忧当去职,父老上表请留,诏不许赴哀,复令居任。时河西党项破刃氏常为边患,又阻新附,师立总兵击之。军未至,破刃氏大惧,遁于山谷,师立追之,至恤于真山而还。又战吐谷浑于小莫门川,击破之,多所虏获。寻转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谥曰肃。

(节选自《旧唐书·刘师立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
B.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
C.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
D.师立大惧/俯而对曰/臣任隋朝/不过六品/身材驽下/不敢辄希富贵/过蒙非常之遇/常以性命许国/而陛下功成事立/臣复致位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拜,拜授官职时的礼仪,如《汉书·食货志()》:“天子乃超拜式为中郎。
B.藩邸,,藩王;,府邸。藩邸指藩王的府邸。文中借指秦王李世民。
C.书奏,臣子向君主进言文书的统称,内容可涉及批评、建议、弹劾等事项。
D.,臣民向皇帝陈述事务、表达衷情、提出希望的报告性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师立有才干。他担任过王世充军队的将军,深受王世充信任。洛阳被平定后,唐太宗爱惜他的才干,特意赦免了他,让其担任左亲卫。
B.刘师立深得唐太宗信任。唐太宗曾邀刘师立共同秘密筹划与建成、元吉争夺帝位之事,有时从晚上一直谈到天亮。
C.刘师立善攻心术。他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使吐谷浑许多部落主动归顺;他又说服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归顺大唐,避免了战争和杀戮。
D.刘师立作战勇猛。他领兵打败破刃氏,并一路追击,直打到恤于真山才返回;被吐谷浑打败后,能反败为胜,虏获很多敌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笑曰:“知卿不然,此妄言耳。赐帛六十匹,延入卧内慰谕之。
(2)长安人情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侯大将军,以备非常。
2018-05-19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璿字休璟,京兆始平人。曾祖规,为后周骠骑大将军。休璟少孤,授《易》于马嘉运,传《礼》于贾公彦,举明经高第。为吴王府典签,改营州户曹参军。会突厥诱奚、契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数馘多,迁朔州长史。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高宗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圣历中,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洪源谷,休璟以兵数千临高望之,见贼旗铠鲜明,谓麾下曰:“吐蕃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将兵,欲以示武,且其下皆贵臣酋豪子弟,骑虽精,不习战,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六战皆克,斩二将,获首二千五百,筑京观而还。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后嗟异,擢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

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安西道闭。武后诏休璟与宰相计议,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既而边州建请屯置,尽如休璟策。后曰:“恨用卿晚。”进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改太子右庶子,仍知政事。累迁校检吏部尚书。延和元年卒,年八十六。

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坦,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师料敌未尝败。初得封,以赋绢数千散赒其族,又出财数十万大为茔墓,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

(选自《新唐书唐休璟传》,有删改)


注:曲莽布支、钦陵、赞婆都是吐蕃将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                       溃亡:溃散逃跑的士兵
B.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       相攻:互相攻击
C.少选,画所当施行者。                       少选:一会
D.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                         当时:立即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B.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C.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D.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休璟富有军事才干。他对唐朝时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了然于心,为边防出谋划策非常得当,无论是用兵还是料敌未曾失败过。
B.唐休璟作战知己知彼。他对进犯凉州的吐蕃军队的用兵意图和实力判断准确,并且果断大胆地直接进攻,结果取得了大胜利。
C.唐休璟颇受信任和重用。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时,都督周道务将军队委托给休璟;武后多次采纳休璟的意见和谋略。
D.唐休璟爱护族亲。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拿得到的封赏周济族人,还出钱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已死的亲属全部改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2)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 卿辈十不当一
2018-08-3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