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627178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

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

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 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的时候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举劾、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的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他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同样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的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害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的宽恕,借巫蛊之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王介甫书(节选)

司马光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王安石接到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后,回复了此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B.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介甫不起则已”与“群贤毕至,少长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咸”含义相同。
B.“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闻达”含义不同。
C.“不若而待之”与“副有罪,当相”(《苏武传》)两句中“坐”字含义不同。
D.“冀君实或恕也”与“而燕国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表面上向司马光解释上次书信简短而此次“具道所以”的原因,但他着意强调的是“所操之术多异”。
B.从以上两篇中可知,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信中提到王安石执政才一周年,责备他的人很多,并从几个方面针对刚开始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提出反对意见,王安石逐条反驳,言辞诚恳而理性,心胸坦荡而率性。
C.王安石早就料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行,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
D.王安石表示尽管对方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使老百姓受益,但自己会一如既往,继续推行新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
(2)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022-09-02更新 | 3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元年,上与杜黄裳论及藩镇,黄裳曰: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欲振举纲纪,宜稍以法度裁制藩镇,则天下可得而理也。上深以为然。于是始用兵讨蜀,以至威行两河,皆黄裳启之也。

戊午,上与宰相论:自古帝王,或勤劳庶政,或端拱无为,互有得失,何为而可?杜黄裳对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夷,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自逸。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材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此虞舜所以能无为而治者也。至于狱市烦细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深然其言。

元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珪、魏徵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近年以来,正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愿陛下时行召对,使尽所怀,岂可置于其位而屏弃疏贱之哉!

元和二年,盩厔尉、集贤校理白居易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见而悦之,召入翰林为学士

十二月,丙辰,上谓宰相曰:太宗以神圣之资,群臣进谏者犹往复数四,况朕寡昧,自今事有违,卿当十论,无但一二而已。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材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
B.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材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
C.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材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
D.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材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和下文的“戊午”“丙辰”一样都用于年号纪年。
B.旄钺,旄旗和斧钺。古代打仗时由君王赐予统兵元帅以示特权,借指军权。
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学士,官名,南北朝时掌典礼、撰述等事,唐代负责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宪宗听取了杜黄裳的意见,改变了对藩镇的姑息政策,削弱了部分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在加强朝廷集权方面取得了成绩。
B.关于勤劳为政还是清简为政,杜黄裳认为帝王承担着社稷使命,不能贪图安逸,但也毋须事必躬亲,重在选拔及任用人才。
C.元稹认为谏官应时时参与政务,不能只在诏令不尽合宜时才委婉规劝,如果只跻身朝廷班列,劝谏作用就不能得到真正发挥。
D.唐宪宗喜欢白居易的讽喻诗说明他有虚怀纳谏的胸襟,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意识,不对的事情臣子进谏一两次他就勇于听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
(2)愿陛下时行召对,使尽所怀,岂可置于其位而屏弃疏贱之哉!
5.《资治通鉴》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要,窥一斑见全豹,你从文中君臣身上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022-06-03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素闻琅邪王吉、贡禹皆明经洁行,遣使者征之。吉病卒。禹至,拜为谏大夫。上数虚己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宫女不过十余人,厩马百余匹。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臣下亦相放效。臣愚以为如太古难,宜少放古以自节焉。方今宫室已定,无可奈何矣,其余尽可减损。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厩马食粟将万匹。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凡百九十物,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及众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大减损乘舆服御器物,三分去二;择后宫贤者,留二十人,余悉归之;及诸陵园女无子者,宜悉遣;厩马可无过数十匹,独舍长安城南苑地,以为田猎之囿。方今天下饥馑,可无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天子纳其言,下诏,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足不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注】①笥:,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②三服官: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数虚己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
B.上数虚己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
C.上数虚己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
D.上数虚己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它/赋役故/家给人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道病卒”与“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
B.诸侯,古代帝王按亲疏、功劳、贡献的不同所分封的各方君主的统称,都有“封地”。
C.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天子纳善其言”与“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贡禹针对当世争相追求享受的弊病,建议虽难以完全仿效近代祖先,但至少应该效法太古来自我节制。
B.近世以来奢侈靡费祸害无穷,贡禹认为这种过失都源自于上层,也全是大臣们一切援引旧例的罪责。
C.贡禹希望陛下深思古人之道,遵循节俭正道,大量减少开支,除选留少量宫女外,全都放其归家。
D.司马光认为忠臣辅佐君主,应建言他去做难事,较容易的事情用不着花大力气便可纳入正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素闻琅邪王吉、贡禹皆明经洁行,遣使者征之。
(2)方今天下饥馑,可无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
5.司马光是如何评价贡禹对汉元帝的进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3-05-17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