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6399407
下列各组选项中,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调查研究除了“身入”之外,更要在“心至”上投入精力,偏离初心的调查研究,往往凌空蹈虚,难以被采信。
②环境治理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政治性课题,唯有用政治生态的光风霁月,才能换来生态环境的天蓝水绿。
③他是国际知名的化材专家李教授的得意门生,也算师出有名,加上履历不凡,早已成为几家大型企业的青睐之人。
④美丽的樟江河悠悠流淌,碧波荡漾;小七孔景区喀斯特地貌诱人——苍翠欲滴的景色,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⑤辽宁男篮虽是客场作战,却出人意料地连胜两场,当球迷们额手称庆时,男篮队员们则表现得异常淡定与冷静。
⑥作家到基层采访,如果只在农家乐优哉游哉一逛,再到田间地头走马观花一看,是不可能写出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的。
A.①②⑤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知识点】 熟语(含成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①      ,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②      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③      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直到宋代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

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指出并分别赏析各自的效果。
2022-07-13更新 | 15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 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破除①     ,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②     。必须时刻保持③     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举一反三,更应痛定思痛,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
B.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
C.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举一反三,更应痛定思痛,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
D.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又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11-20更新 | 8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禾木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地方。

时值七月中旬,清晨的禾木草原,还透着几分寒意,在生长着禾本科植被的碧绿草原上,黄色的贯叶连翘、糙叶败酱、紫色的柳兰、薰衣草,红白相间的飞廉,紫粉相间的牛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争奇斗艳。

初升的太阳,揭开了蒙在禾木大地上的神秘面纱,站在观景台①__________,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苍翠的阿尔泰山脉披金戴银,葳蕤的草原花海②__________,散落草原的民居星罗棋布,矗立在村口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阳光下③__________,格外抢眼。

返回时我们抄近路,零距离寻访了禾木河。河道不宽,淡蓝色的河水波光粼粼。河两岸的白桦林,如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是激昂悠扬的天籁,令人陶醉痴迷;奔腾的浪花,似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给禾木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神秘。

回到车上,翻看途中拍摄的美图。欣赏窗外掠过的美景,我看到了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也找到了深藏心底的那份静美诗意。禾木,真是人间天堂。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阿Q正传》)
B.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百合花》)
C.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D.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党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河流两岸生长着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林:流淌的水声就是那激昂、悠扬、令人陶醉痴迷的天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3-12-04更新 | 2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