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643062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晋代的杜预完成了彪炳千古的著作《春秋左氏集解》,从此,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成为写文章的常用范式。
②制作紫砂壶,点的方、圆,线的直、曲,面的光、毛,一点不能含糊,这些与京剧唱段、国画技法殊途同归
③一批长征题材的新影视作品,市场表现令人刮目相看:电视剧收视率领先,电影受到广泛关注和良好评价。
④除了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比如惨淡经营文化事业,成了影视城的“堡主”。
⑤“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每一个体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可共同存在、唇齿相依,彼此并不排斥。
⑥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大量、精确且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它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A.①④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⑤
【知识点】 熟语(含成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学短评选段,完成各题。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____________。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____________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湖,才到高潮,即收拔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____________,如此____________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上,更重要的是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拍案叫绝        积淀        消逝        有声有色
B.叹为观止        积淀        消逝        有声有色
C.拍案叫绝        积聚        消失        绘声绘色
D.叹为观止        积聚        消失        绘声绘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呈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B.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上,更重要的是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呈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C.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上,更重要的是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D.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终于像‘瓶破水迸’、‘骑出刀鸣’一样爆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2021-02-02更新 | 16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      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      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

父亲说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      ;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然后       光彩照人       即便       有声有色
B.后来       光彩照人       尽管       绘声绘色
C.后来       风光无限       即便       绘声绘色
D.然后       风光无限       尽管       有声有色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灯的底座是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将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
B.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
C.灯的底座有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被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
D.灯的底座有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将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2022-04-13更新 | 28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秋与仲秋时节的故乡田野,           ,气味香浓,让人依恋,舍不得时光流转到万物萧疏的冬日那边去。家乡的高粱帅气,高挑而匀称,颜色红艳艳的,像燃起万千火把。谷子色泽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它饱满的长穗儿,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荞麦托起它的蝇头小白花,撒一地香气,吸引峰与蝶。家乡,(          )。有一年,突然从叫德都县的地方搬来十几户朝鲜族人,他们开始种起水稻来。稻花很美,浅绿色,好看,亦香,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就是这般情景吧?的确,稻田里的蛙声是空寂而悠闲的,然而有内容。是喜悦,还是忧心?                

稻花盛开时,朝鲜族女人爱荡秋千,裙带飘飘,甚是好看。人家爱干净,月明之夜,在河边,一边优雅地捣衣,一边唱起她们的阿里郎。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注,              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那种气氛,现在想起来,与李白所说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十分相似。

如斯,故乡田野的秋声里,除了虫鸣、鸟鸣、蛙鸣之外,又多了一种内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万紫千红   描述   不得而知   使
B.五光十色   描绘   不得而知   
C.万紫千红   描绘   显而易见   使
D.五光十色   描述   显而易见   
2.试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1-01-07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