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6539569
仿照下面的例子,从“枪”“书”“灵感”“电视机”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句:嫉妒——一种最无能的竞争。

流行病——一种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且不存在任何偏见的疾病。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冰——禁不住阳光质询的美玉。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推荐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这个小县城       传布。
②她先放轻脚步到房东屋里,和女房东嘟哝了一会,就故意       着到我房子里来。
③王旭明撰文说,由于种种原因,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滑坡”情况正在      加剧。
A.漫延张扬日益
B.蔓延张扬日益
C.蔓延宣扬日渐
D.漫延宣扬日渐
2016-11-18更新 | 3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天地间,这是一切有关中国文化命题的讨论起点。二十四节气为农事而立,今天我们已不必农耕而立国,却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寻找它?“春来花鸟若为情”,深植于我们内心某处,千百年前已种下了一个基因,使我们格外留恋一种温情:_______,鸟可同悲。山川风月,无不有情,全是知己。这样的物我观一旦示现,_______,内心安然而慰藉。(            )“多情最是南山月”,这是中国文化中的自然与我。步入都市文明,农耕式微,_______俱已疏离,曾有的温存之心是否已归于枯槁?就像土地,历经小寒、大寒的冰冻,雨水、惊蛰一到,自然重焕生机。在我们内心,都有一颗种子,它包藏着我们与自己的文化来处的_________关联,一日春回,它就会来不及地萌发,一面感慨自己渴求已久。两千五百年前,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把自己放回到日月升沉、四时不息的天地大道之间去,重新感受和思索自己的存在,或许更贴近我们生命的真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花生满路  痛入心脾  花鸟风月  些微
B.花能解语  痛入心脾  风花雪月  些微
C.花生满路  沁人心脾  风花雪月  幽微
D.花能解语  沁人心脾  花鸟风月  幽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天地精神与我心,互为主体,两相往还,是两向的欣喜。
B.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我心与天地精神,两相往还,互为主体,是两向的欣喜。
C.我心与天地精神,没有哲学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冰冷,两相往还,互为主体,是两向的欣喜。
D.我心与天地精神,没有哲学所谓客体与主体的冰冷,互为主体,两相往还,是两向的欣喜。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画线句子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张大宝走了,王二毛走了,刘三琪走了:是海燕就要勇敢地去搏风击浪,展翅翱翔。
B.纺线有好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脚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高纺。
C.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勾、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弦)长的平方。
2021-04-08更新 | 30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春节,其实和现在没有太大的不同,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我记事起的第一个春节,是幼儿园中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给我买了新衣服,再加上爸爸妈妈给买的新衣服,瞬间收获了三身新衣服。鞋子呢?初次参加工作的大舅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红皮鞋;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大伯,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双棕色搭扣的小牛皮鞋,把上海滩的时尚洋气带到了我的身边。除夕还没到,姥姥就把过年吃的烧肉、烧鸡、烧鱼、炸糕等吃食送到了我家。

后来,筹备年货的工作就落到了爸爸妈妈头上。早早地,爸爸会买好年画、对联、福字,给我讲倒着贴“福”字的习俗。妈妈则在用满满当当一桌又一桌的美食,抚慰过年那几天家人和亲友的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货的筹备悄然落在了我肩上,不仅要准备自己家的,还有父母和亲戚的,遇到了好货,总要问他们一句;“有没有,我这边先备上了。”这是过年的仪式,点滴亲情在不经意间流淌。

1.文中加点的词“筹备”可换成“准备”,“抚慰”可换成“喂饱”,但表达效果不如原词,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话家常,读来倍感亲切温馨,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与下面的例句,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例句: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等,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等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2024-03-2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