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65999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因,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

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

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1.下列对文中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率/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B.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率/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C.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D.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率/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谱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宋神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E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西夏,是建立在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明长期对峙.双方在边境爆发过多次战争。
C.进,用在仕途方面,指出来做官或提升官职。文中指宋神宗让范纯粹出来做官,担任副使。
D.侍郎,宋代朝廷设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粹出身名门,性重团结协作。他防患未然,化解了高遵峪与刘昌祚两人的矛盾;他主动派遣部下救授受到侵扰的别人防区。
B.范纯粹因地制宜.稳妥处理边务。宋与西夏商议则分疆界.他认为占领的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C.范纯粹体恤百姓,始终忧心国事。神宗要把大笔钱财调拨给他的辖区,他上书推辞。他替代吴居厚后,废除苛政。
D.范纯粹历经多朝,大胆建言献策.他受到宋神宗、析宗徽宗的重用,他提出事役的建言,反对朝廷卖官的建议都被朝廷采纳。
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
(2)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道去。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通判泗州。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日未入,辄闭门不出。转运使抃摄治之,抃至,从容如平时,州以无事。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扑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扑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妨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

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 抃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薨,年七十七,曰清献。

(选自《宋史·赵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是古代官府文书的名称之一。
B.皇后:指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于是称为“皇后”。
C.臣子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必须站在宫殿的台阶下接受进言,所以尊称皇帝为“陛下”。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谥号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
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B.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C.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 归为室家计可也
D.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弹劾权贵,保护君子。他正气凛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他为”铁面御史”;他竭力保护君子,召回被贬的吴充等人,保护了欧阳修等名臣。
B.赵抃以身作则,弘场正气。蜀地地处偏远,官场风气不好,他以身作则,改变了蜀地官场风气;他单枪匹马人蜀,随身携带的仅有一把琴和一只鹤。
C.赵抃为人仁厚,为政宽容。他采取措施,使在岭南做官的人死后能归归葬故乡;有百姓伪造僧人的度牒,被人以谋反的罪名上告,他予以从宽处理。
D.赵抃深受赏识。忠于皇帝。赵抃回朝任知谏院,有大臣认为对赵抃越级提拔不妥,皇帝表示可以任用赵抃。皇帝派赵抃去成都,赵抃不讨价还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虔素难治, 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2)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
2018-06-27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汉弼,宇正甫,上虞人。生二岁而,母谢氏抚而教之。嘉定九年举进士,授吉州教授。召试馆职,改秘书省正字,改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员外郎。出知温州。寻擢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

汉弼学明义利之州,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又论制间当复其旧,我司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又公赏罚以励人心,广规抚以用人才。为著作,为考功员外,所陈皆切于时务。及为言官,命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汉弼以台纲久驰,疏三事,曰: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罢去之。又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疏留中不出。贲,松阳人,为时相史嵩之腹心。有使贲互按者,明日贲有他命,而汉弼由是去国。嵩之久擅国柄,帝益患苦之,既复以左司谏召。奏疏论立圣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才五事,帝嘉其言,并付行之。

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选决 乃命范钟、杜范并相,百官举笏相庆,汉弼之力为多。至论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嵩之预为引例之地,乞勒令追服终丧,以补名教。

帝尝属汉弼以进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汉弼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论议未能坚定为虑,遂感末疾,居亡何,遂卒,谥曰忠。汉弼之没也,太学生蔡德润等百七十有三人伏阙上书以为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
B.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
C.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
D.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特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与《孙权劝学》“卿言多务,孰若孤”的“孤”含义不同。
B.“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致”与《劝学》“而致千里”的“致”字含义不同。
C.“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夺”与《鸿门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夺”字含义相同。
D.“伏阙”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阙”与《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的“阙”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汉弼纯良不欺。他担任秘书省正字时,接受皇帝的诏命进谏,竭力谈论导致灾祸和消除灾祸的道理。
B.刘汉弼洞若观火。他担任著作佐郎和考功员外郎时,所陈述的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C.刘汉弼注重朝纲。他评定给事中钱相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又弹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
D.刘汉弼积极建言。他曾上疏五件事,也曾认为马光祖不合礼教,请求强制命令他服满三年之丧,均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2)帝尝属汉弼以进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
5.刘汉弼“受知特异”,即他受到知遇不同一般,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01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B.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C.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D.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宋高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中的“元嘉”即为年号。
B.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还有迁、擢、改等,如《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表示贬官。
C.崩,本义是指山倒塌,文中指帝王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如陶渊明谥号“靖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具有管理才能,担任奉新县知县时,阻止收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把逃税人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县里大治。
B.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后,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后被任命为提点刑狱,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来防范盗贼,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
C.杨万里慧眼识人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宋孝宗起初很喜爱杨万里的才能,称他有“仁者之勇”,受到重用;后来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022-11-11更新 | 3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