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2 题号:67880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传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有删改)


【注】①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阙。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悬挂公布。②繇(yóu):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写错可用雌黄涂改。
B.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得名。
C.大理丞,又称大理寺丞,分管大理寺的各项事务。唐时规定分管中央各部门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复审。
D.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世宗、高宗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文中的高宗是唐高宗李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注重孝道,对朋友仁爱。并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就主动向长史请求代替他到千里之外出使。
B.狄仁杰执法严明,公正严谨。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狄仁杰却认为他罪不至死,说服了皇帝。
C.狄仁杰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王本立恃宠而骄,专权跋扈,狄仁杰上奏弹劾他,又面对皇帝据理力争,使他最终获罪。
D.狄仁杰爱护百姓,不敬鬼神。皇帝要去汾阳宫,害怕途经妒女祠会招致灾祸,于是打算另外修路通过,狄仁杰没有执行这个命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翱,字习之,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元和初,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

十四年,太常丞王泾上疏请去太庙朔望上食,诏百官议。议者以《开元礼》,太庙每岁礿、祠、蒸、尝、腊,凡五。天宝末,玄宗令尚食每月朔望具常馔,令宫闱令上食于太庙,后遂为常。由是朔望不视朝,比之大祠。翱奏议曰:臣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以礼断情,罢之可也。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词,因秦、汉之制,修而存之,以广孝道可也。如此,则经义可据,故事不遗。大礼既明,永息异论,可以继二帝三王,而为万代法。与其渎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远也。”知礼者是之,事竟不行。

翱性刚急,执政虽重其学,而恶其激讦,故久次不迁。翱以史官记事不实,奏状曰:臣谬得秉笔史馆,以记注为职。夫劝善惩恶,正言直笔,纪圣朝功德,述忠贤事业,载奸臣丑行,以传无穷者,史官之任也。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 。和此不唯其处心不实,苟欲虚美于受恩之地耳。故为文则失《六经》之古风,纪事则非史迁之实录。臣今请作行状者,但指事实,直载事功。假如作《魏征传》,但记其谏诤之辞,足以为正直;若考功视行状,不依此者不得受。依此,则考功下太常,牒史馆,然后定谥。伏乞以臣此奏下考功。”从之。

翱自负辞艺,以为合知制诰,以久未如志,郁郁不乐。因入中书谒宰相,面数李逢吉之过失。逢吉不之校。翱心不自安,乃请告。满百日,有司准例停官,逢吉奏授庐州刺史。太和初,入朝为谏议大夫,寻以本官知制诰。

初,谏议大夫柏耆将使沧州军前宣谕,翱尝赞成此行。柏耆寻以擅入沧州得罪,翱坐谬举,左授少府少监。俄出为郑州刺史。九年,转户部侍郎。七月,会昌中,卒于镇,曰文。

——《旧唐书·李翱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B.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C.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D.今之作行状者/多是其门生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文中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
B.享,古代人用食物供奉祖先、鬼神或天子。《尚书.盘庚上》“兹予大享于先王”中“享”就是用食物祭祀。
C.知制诰,掌管起草诏令;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或任命、封赠的文书。
D.谥,用言论给予褒奖。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翱忠诚刚直,尽心谏议。太常丞王泾上奏请求废除每月朔日望日太庙献食的礼仪,朝廷下诏叫百官商议。李翱根据儒家礼制精神,倡言以礼断情,批判帝王变礼的根由,具有进步意义。
B.李翱性情刚烈,直言不讳,议论事情无所回避。李翱认为史官记载史事不真实,不能正言直笔。执政推重他的学识,但厌恶他偏激直言,所以长时间得不到升迁。
C.李翱颇有文学才华,恃才傲物。他在担任知制诏一职,因长期进言献策不能如愿,所以闷闷不乐,当面顶撞李逢吉。
D.李翱识人不慧,推荐柏耆任谏议大夫,不久柏耆因擅自进入沧州而获罪,而李翱也因错误举荐而受到牵连,降任少府少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宗令尚食每月朔望具常馔,令宫闱令上食于太庙,后遂为常。
(2)臣今请作行状者,但指事实,直载事功。
2020-05-27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 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用。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加御史中丞。数月征入,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既至朝廷,会肃宗寝疾。载与幸臣李辅国善。时辅国权倾海内,举无违者,会选京尹,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 之。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如故。旬日,肃宗晏驾,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负荷且重,虑伤名,阻大位,素与刘晏相友善,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 荐晏自代,载自加营田使。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妻王氏狠戾自专,载出朝谒,纵子伯和等游于外,上封人顾繇奏之,上方任载以政,反罪繇而已。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载兼判度支,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 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众怒上闻。大历十二年三月 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载、缙皆伏罪。是日,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道廉使随才
(2)载长恶不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加御史中丞
A.寻找     B.不久     C.顺着、沿着       D.接着
(2)辅国识其意,
A.许诺       B.这样        C.形成       D.认为……对
3.把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向是。
A.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4.把第④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5.根据文意,代宗姑息元载多年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A.载智性敏悟,博览子史,善奏对
B.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C.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D.代宗尽察其迹,宽仁明恕
6.第③段、第④段分别反映了元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18-04-07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竞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祜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枯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噱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B.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C.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D.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竞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摧拜监察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C.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奢僭指奢侈逾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宪官。张循宪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B.张嘉贞卑恭敬上,在拜见武则天时,自称草莱;上奏玄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张嘉贞重视亲情,他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玄宗把张嘉祜调到忻州为刺史,以示对他友悌的嘉奖。
D.张嘉贞为官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他认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冻死的忧虑,要田产没有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唐玄宗因何而越来越看重张嘉贞?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0-11-14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