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
永明初,仍为
郁林即位,迁掌吏部。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敩至云龙门,托药醉吐车中而去。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建武二年,卒,年四十四。遗令俭约葬,不受赙赠。诏赙钱三万,布百匹。子蒨启遵敩令,让不受。诏曰:“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赠散骑常侍、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
B.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
C.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
D.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
A.“主簿”,古代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主簿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
B.“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庶”即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 |
C.“豫章”,古代区划名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豫章故郡”即沿袭此名。 |
D.“六军”,晋世以来,谓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此日六军同驻马”中的“六军”一词与此同义。 |
A.江敩出身贵族,自幼受人赏识。他的母亲是公主,在小时候被皇帝召见,皇帝对他非常赏识,因此留下了美名。 |
B.江敩忠孝两全,侍亲行为至诚。他被皇帝任命为东海太守、吏部主官等职,为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而归尽心照顾。 |
C.江敩精通文艺,担任军中要职。他喜好文学辞采,精通对弈之术,先后任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还掌管过六军。 |
D.江敩仕途颇顺,死后仍被赏赐。他除了在安成王、竟陵王等处做官,还在朝廷任职,死后被皇帝赐予钱财和谥号。 |
(1)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
(2)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
相似题推荐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弈。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焦度,字文绩,南安氐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B.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C.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D.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A.幢主,旗主、旗头之意,南北朝及隋朝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
B.夹毂队,南朝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毂,车轮中心,借指车轮或车。 |
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
D.县子,爵位名,子是古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
A.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遣清水公拾贲敕文侵犯劫掠清口,焦度领兵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
B.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随着王景文返回京都;到了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大怒,劝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
C.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有很大功劳,但太祖认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
D.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就像当年一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还如过去一样。 |
(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弈。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焦度,字文绩,南安氐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B.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C.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D.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
A.幢主,旗主、旗头之意,南北朝及隋朝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
B.夹毂队,南朝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毂,车轮中心,借指车轮或车。 |
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
D.县子,爵位名,子是古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
A.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遣清水公拾贲敕文侵犯劫掠清口,焦度领兵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
B.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随着王景文返回京都;到了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大怒,劝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
C.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有很大功劳,但太祖认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
D.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就像当年一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还如过去一样。 |
(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九月,丙子
是岁,上始为微行,与左右能骑射者期诸殿门。常以夜出,自称平阳
上又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司马相如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责、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宜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上善,纳之。
(摘编自《资治通鉴》)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
B.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
C.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
D.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
A.晦,农历每月末日。农历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
B.践祚,又称践极、践位,指皇帝登临皇位。践,踩踏;祚,福气,也指帝位。 . |
C.侯,侯爵。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
D.更衣,文中是对如厕的讳言,也可称出恭。古人重礼,表达多用讳饰。 |
A.武帝惜才爱才。即位之初,就非常重视人才的甄选。先后提拔了庄助、朱买臣、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让他们成为左右亲信。 |
B.武帝喜好畋猎。常常在夜晚出宫打猎,黎明又射杀鹿、野猪、狐狸、野兔等动物,破坏了庄稼,影响农业生产,百姓敢怒不敢言。 |
C.武帝懂得感恩。一次他与随从夜行投宿,店主妻子见其不凡,杀鸡做饭招待他们。武帝回宫后,赏赐妇人千金。 |
D.武帝从善如流。司马相如上疏劝谏,提醒武帝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患于未然。武帝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接受了他的建议。 |
(1)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
(2)是岁,上始为微行,与左右能骑射者期诸殿门。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跋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父晟,字季,涉书史,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
B.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
C.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土/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
D.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
A.高祖是庙号,在文中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文中太子指李建成,而继承皇位的是李世民。 |
B.媵是妃嫔陪嫁者,也可能成为妃嫔;侍是婢女。媵侍,可理解为宫中其他女子。 |
C.幸,文中指皇帝到达某地,与“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中的“幸”含义不相同。 |
D.大赦,是古代封建帝王只在王位更替之际采用的以免除或减轻犯人罪责的制度安排。 |
A.长孙皇后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她喜欢读书,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力求规避汉代吕氏、霍氏之凶险。 |
B.长孙皇后做事勤谨,感奋人心。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嫌怨已成的情况下,她内助秦王,以求消除嫌怨,必要时亲慰将士。 |
C.长孙皇后与人为善,居安思危。她以善待人,视豫章公主如同己出,省下药食救助身边的人,时刻忧心于家国安危。 |
D.长孙皇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房玄龄闲居,她忧心而留遗言;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委重任于其兄长,她临终再谏求止。 |
(1)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
(2)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王景,字仲通,乐浪人也。八世祖仲,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郡
景少学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
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庐江传其文辞。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
B.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
C.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
D.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
B.《易》,《周易》的简称,与《诗》《书》《礼》《孝》《春秋》并称“六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
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
D.谒者,官名。文中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将作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两者负责事务不完全相同。 |
A.王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八世祖王仲、父亲王闳都曾得到西汉朝廷重视,父亲王闳为平定辽东叛乱建立了功劳。 |
B.王景博览群书,喜好天文术数,性格沉稳,多才多艺,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他接受诏命与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采用“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
C.杜陵杜笃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 |
D.汴渠水患,皇帝又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资百亿之多。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设置河防官员,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
(1)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2)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