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黄庭坚(1045-110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684589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①跋(bá):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②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③出处:指出仕和退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用“章悖”之名而用“时宰”二字,含有宰相弄权、排斥同僚指深意。
B.颔联用寻常的动作“吃”与“和”,褒赞子瞻不以迁谪为意而泰然处之的品格。
C.颈联高度评价渊明、东坡的人品,借东坡“百世士”衬托渊明的千载遗风。
D.尾联以“虽”与“乃”二字呼应转折,着“风味”二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颔联中的“细”字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黄庭坚(1045-1105)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阳关图二首

黄庭坚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①《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②龙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诗起笔即以“断肠”言悲痛到极点图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但睹之亦使人感慨万千,柔肠寸断。
B.“其二”诗首句先阐明在人事不顺利之中离情尤著,自然引出次句《阳关图》描画出了王维诗歌之离愁别绪。
C.这两首诗均为题画诗,但第一首诗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情之物,第二首诗则重在评论离别之意和关情之物的关系。
D.这组诗不仅吟出了王维的诗情,而且有情感、有理趣,以平易精练的语言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
2020-06-08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青玉案

至宜州①次韵上酬七兄

                                             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注:①宜州,地处偏僻,于今广西境内,为黄庭坚晚年因文获罪流放之地。
(1)上片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愁”情?
(2)请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2017-12-08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子读残书。


【注】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②属玉:即鹞璃,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春锄,所以有这个名称。④莫:通“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扣题入手,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身浓浓的孤独凄苦之情。
B.颔联诗人远眺,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近观则见“身闲心苦”的白鹭,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
C.诗的后半在记叙中抒情: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景象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尾联则道出了诗人的心志。
D.诗歌脱弃凡俗,格高调逸,但这种高格又不是借助丽辞藻绘体现出来的,诗人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
2.在诗文中反用典故成语,将常见的典故成语翻出新意,古人称为“翻案法”。宋代诗人杨万里曾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翻案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2023-11-30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