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2 题号:6926007
阅读下面这首词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南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雨[注]

陆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只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罢归故乡,业已三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渊明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邈远。
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
D.尾联以叙事做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
2.“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19-10-23更新 | 3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早年希望为国效力但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的长生之术,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
D.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
2.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
2021-06-01更新 | 4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