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69878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                           :倘若
B.佗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逐渐
C.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孰与:与……相比,谁更……
D.以其党为                                                  :授予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司马迁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秋毫无犯”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块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愤怒。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022-06-22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1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3)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哙拜,起,立而饮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C.乃令张良留
D.张良入
3.下列对上述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B.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因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气急败坏。
C.“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D.张良与范增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项羽和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来何操?
(2)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5.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
2022-06-14更新 | 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邱山下,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至军中。张良入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五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B.四十里               去:距离
C.芷阳间行        道:取道D.沛公已去,至军中   间:空隙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沛公安在
C.君何以知燕王D.乃设九宾礼于廷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严格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C.“鸿门宴”上,张良樊哙与范增斗智斗勇,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D.刘邦深通人情世故,能屈能伸富有远见,回到军营后,立刻诛杀曹无伤,说明他办事果断。
2018-07-02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