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其他西汉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705519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B.游历,游学C.交往,交际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客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燕王(游说,劝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与之弟子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遂降。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之其情,必不敢进。”乃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国俗,仁者弗为也;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遂以其属徒东夷,终身不反。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徵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君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又教智伯求地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略有改动)

【注】①三率:指秦军的三个统帅孟明等人。②六将军:即晋国六卿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和中行氏,是当时晋国六个最有权势的家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其子以示乐羊            县:通“悬”
B.乃郑伯之命                      矫:行使
C.赏一人而国俗                  败:败坏
D.牵牛人之田                      蹊:踩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者跪而啜三杯                      单于使陵至海上,武置酒设乐
B.自此之后日以不信                  涂有饿殍不知发
C.不信得厚赏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又教智伯求地韩、魏、赵        亦将有感斯文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最初是一种炊具,后因常用于烹饪祭祀神的牺牲,进而被当作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B.“跪”指的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古代跪与坐不同,“坐”是指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古人常席地而坐。
C.秦穆公,谥号为“缪”,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称秦缪公。秦穆公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鲁隐公共称为“春秋五霸”。
D.乘,音shèng,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数目的多少来表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B.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C.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D.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羊攻打中山时,中山人烹了他儿子并将肉羹送给他,乐羊忍痛喝下儿子的肉羹,这让中山国看到了他对魏的忠诚和决心,很快就投降了。
B.为魏国立了大功的乐羊不受国君信任,犯罪的秦西巴却做了孟孙儿子的老师,其根本原因是乐羊为人残忍缺少恩义,而秦西巴满怀仁爱之心。
C.弦高用智慧让秦军退去,保全了郑国,但他却拒绝了郑国国君的奖赏,因为他认为自己其实是做了件不讲信义、没有仁德而又败国俗的事。
D.就讨伐陈国罪人一事,申叔时告诫楚王不要弃义取利,结果使楚国称霸诸侯;张武为智伯出谋划策,帮助他扩张土地,结果使智伯走向灭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
(2)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3)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2019-07-14更新 | 1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B.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C.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D.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是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专称。“单于”,意为广大。
B.高皇帝,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如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C.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D.足下,谦词。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2018-09-26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之,般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以不义之名              负:蒙受
B.如有机关                    审:确实
C.其母也                           亡:丢失
D.赍物具千数              谢: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       壮也,犹不如人
B.设攻宋       不赂者赂者丧
C.遂失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安能飞不集乎       箕踞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③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④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②③
4.对下列句子及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乃兵,辍不攻宋
句子的意思是:于是(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句中的“偃”字与“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是相同的。
B.夫言其以木为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句子的意思是:说他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句中的“鸢”字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鸢”字意思是相同的。
C.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
句子的意思是:如果木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
句中的“集”字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集”字意思是相同的。
D.般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
②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6.无论是“儒书”还是《酉阳杂俎》,都将鲁班塑造为具有特异功能的神人,将人塑造为神是一种文化现象,又如我们称李白为“诗仙”,余秋雨在《都江堰》中写道“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但《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曾教育弟子“务民(人)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他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请结合你对《论语》的理解,并围绕一个例子,谈谈你对“造神”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
2018-04-05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