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7214313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的文人多如牛毛,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      
A.名垂青史     凤毛鳞角     黯然失色
B.名噪一时     九牛一毛     黯然失色
C.名噪一时     凤毛麟角     相形见绌
D.名垂青史     九牛一毛     相形见绌
【知识点】 熟语(含成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各地发生多起猛兽袭人事件后,少数游客仍对野生动物园的规定置若罔闻,不惜以身涉险,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②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父母要建立起一个攻守同盟,做到共同进退,互相补充,使家庭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最大化。
③由于撰写时间仓促和资料收集困难,这篇文章难免挂一漏万,其中观点也可能有失偏颇,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④由于古代文人墨客大多与竹结缘,一些附庸风雅之辈为了显示自己的品位,也喜欢装模作样地到竹林品茗小聚。
⑤白岩寺坐落在大邑县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寺中的一株古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雨,仍然枝繁叶茂,冠盖如云
⑥她的人生经历与电影《芳华》中的女主人公颇为相似,在影院看这部电影时,她好几次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2018-01-10更新 | 10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

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折柳寄情是令人难忘的一幕。伴随着《送别》那动情的音乐,发光的柳枝在一群姑娘手中      ,柳絮漫天飞舞,这样      的场景,使人沉醉不已。

折柳送别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表达了      和挽留之情;而柳树生命力极强,所以折柳送别也寄寓着美好的祝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前两句描述战士出征离别之际,路边杨柳随风摇曳,柳枝柔美多情,诉说着留恋和挽留之意,绊住了战士前行的脚步。

折柳送别的习俗,在古代文人中特别盛行,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      的折柳诗词。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人们从曲中听到了折柳之声,怎么不能不引申人们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多姿多彩       诗情画意       流连忘返       脍炙人口
B.摇曳多姿       诗情画意       依依不舍       脍炙人口
C.摇曳多姿       如诗如画       流连忘返       交口称赞
D.多姿多彩       如诗如画       依依不舍       交口称赞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人们从曲中听到了折柳之声,怎么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呢?
B.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人们从曲中听到了折柳之声,怎么能不引发人们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呢?
C.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让人们从曲中听到了折柳之声,怎么不能不引申人们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呢?
D.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让人们从曲中听到了折柳之声,怎么能不引起人们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呢?
2022-07-17更新 | 5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望百年奋斗征程,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 ,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 今天,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的发展奇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B.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C.从此,从精神上,中国人民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D.从此,中华民族从精神上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03-28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