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72622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B.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C.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D.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堞,文中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从孔隙中可对敌人射箭发炮。
B.谏职,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职,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C.教坊,文中指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机关,掌管祭祀音乐和宴享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D.禁中,文中指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随为民着想,深受爱戴。他看到大量砍伐木材耗费民力,就下令种植杨柳,使百姓不再受扰;他被李士衡陷害,不能调任,人们声援他。
B.刘随疾恶如仇,反对贪腐。李溥贪腐败露,因事涉权贵,主管的官员没有深究,他弹劾李溥,使李溥最终伏法;他弹劾钟离瑾用奇物贿赂官员。
C.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自己积极进谏。
D.刘随不惧权贵,正直廉洁。他不畏惧权贵,甚至连太后都敢得罪;他与孔道辅等人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他去世后家里因贫穷被赐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
(2)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知识点】 脱脱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晖,沿州临洺人。父珪,应募为州兵,后唐天成中,西征至剑门,没于阵。晖少有勇力,以父死戎事,得隶兵籍。戍雁门,与契丹接战,斩首七级,获酋长一人。以功迁奉国军队长。天福中,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晖募军中壮士百余人夜捣贼垒,杀获甚众。晖频中流矢,而督战自若,颜色不挠,以功迁本军列校。周广顺初,刘崇与契丹侵晋州,晖从都部署、枢密使王峻等往援之。晖率敢死士三十余,夜入契丹帐击之;杀获甚众,迁本军第五指挥使。从世宗征淮南,率所部下黄州,禽刺史高弼,迁虎捷第一军都虞候。宋初,步军都军头,从征泽州,力战,目中流矢。师还,策勋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建隆四年,充湖广行营前军战掉都指挥使。潭州平,降玺书奖谕。伪统军黄从志据岳州,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改控鹤右第二军都指挥使,领高州刺史。太平兴国二年,诏于潞州北乱柳石围中筑城,名威胜军,以晖为军使。从征并州,与尚食使石彦赞率所部先下隆州,杀并州三百余;禽招讨使李询等六人,以献于行在所,赐予有加。复令与彦赞督战士隶城西行营,分攻太原。刘继元降,太宗以太原宫女三人赐晖,俄以功迁本州团练使,知霸州。雍熙初,充云、应、寰、朔、忻代等州都巡检使。三年,代归本郡。淳化二年,被病,上章告老,改右千牛卫上将军致仕。诏未至而卒,年八十。晖鸷猛木强每爱诏征伐赏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愚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节选自《宋史·解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B.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C.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D.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指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临隆岭、雁门山,与隆山对峙,形如闸门,每年大雁从这里飞过,故称雁门。
B.晋,指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石敬瑭灭后周开国到契丹灭后晋,经历了两个皇帝。
C.都虞候,军事官职名称。唐代后期的藩镇节帅任命亲信武官为“都虞候”,掌管军中执法。中央军中也设有此职。
D.道,行政区划名称。唐太宗把天下分为十个“道”,道之下设州、府.州府之下再设县,宋朝稳定后把道改为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晖出身低微,努力步步升迁。他的父亲是一名士兵,战死沙场,他靠自己奋勇杀敌,逐步升迁至执掌地方军政大权。
B.解晖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他抵御契丹入侵,先后两次率领敢死队,趁夜偷袭,以很少的兵力杀死和抓获很多敌人。
C.解晖刚强坚毅,受伤若无其事。他一生征战无数,伤痕累累,眼睛曾被箭射中,甚至一次作战中多次中箭,却面不改色。
D.解晖军功卓著,受皇帝嘉奖。他任职到八十高龄,宋王朝打击军阀稳定政局,他功不可没,多次获得褒奖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
(2)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
2020-02-14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汉弼,字正甫,上虞人。生开岁而孤,母谢氏抚而教之。嘉定九年举进士,授吉州教授。召试馆职,改秘书省正字,改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员外郎。出知温州。寻擢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又论制阃当复其旧,戎司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又公赏罚以励人心,广规抚以用人才。为考功员外,所陈皆切于时务。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汉弼以台纲久驰,疏三事,曰: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罢去之。又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疏留中不出。贲,松阳人,为时相史嵩之腹心。有使贲互按者,明日贲有他命,而汉弼由是去国。嵩之久擅国柄,帝益患苦之,既复以左司谏召。奏疏论立圣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才五事,帝嘉其言,并付行之。

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乃命范钟、杜范并相,百官举笏相庆,汉弼之力为多。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至论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嵩之预为引例之地,乞勒令追服终丧,以补名教

帝尝属汉弼以进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汉弼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论议未能坚定为虑,遂感末疾,居亡何,遂卒,谥曰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B.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C.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D.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致”与《劝学》“而致千里”的“致”字含义不同。
B.“互按”意思是互相抑制,“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含义不同。
C.“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夺”与《寡人之于国也》“勿夺其时”的“夺”字含义相同。
D.“名教”意思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名”与《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名”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汉弼谈论赏罚公平以激励人心,推广法规以任用人才。担任考功员外郎时,所陈述的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B.刘汉弼因为朝廷纲纪长时间松懈,分条陈述了三件事:给事中钱相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不守法度。
C.朝廷空着相位已有三月,刘汉弼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一天无宰相的朝代,不能犹豫不决,皇上采纳他的意见,任命范钟、杜范两人一起担任宰相。
D.刘汉弼因为受人知遇不同一般,但是因奸诈邪恶的事或人没有全部除去,思想认识不能坚定而忧虑,最后感染四肢的疾患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2)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
2023-01-16更新 | 1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入京,里中醵金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又议复郑白渠,得召对,旋以微罪罢。官至殿中丞,卒于家,年七十二。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暝。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敛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索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
B.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
C.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
D.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古代的计吏,既可指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也可指考察官吏的官员。
B.赆,指临行时赠送给远行人的路费、礼物。古人多以缯帛、马匹、金钱等赆行。
C.同举,一同应举或一同举事(多指军事行动),文本中指后者。
D.关中,因西有大散关,东有潼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四关之中取名为“关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可崇尚气节,自律不贪。少时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乡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不为自己谋求私利。同乡的人生病痊愈了,侯可把马让给他骑,自己却徒步回家。
B.侯可心系百姓,嫉恶如仇。在华原时,有富人不占有田地的簿册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C.侯可处理边务,灵活变通。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
D.侯可仗义疏财,终获贤名。朋友田颜去世,他把别人送他的“白金”都拿出来为田颜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自己家里生活困窘,友人郭行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
(2)又议复郑白渠,得召对,旋以微罪罢。
2021-11-15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