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清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7292738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②侬:我。③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故乡位置“高嵋山下”,用“斗”字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表现出对故乡的自豪。
B.颔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
C.颈联写红豆相思,西风浣纱,诗人在春秋交替中回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情愫,从而更激发了搏击人生的壮志豪情。
D.全诗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在对家乡人事的思念中透露出灰暗凄婉的色彩。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清代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019-03-28更新 | 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4-23更新 | 2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感慨万千,顿生悲秋之情。
B.“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漂泊在外,孤独寂寞,闻雁而生思乡之情。
C.“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捣衣声、大漠、胡笳,熟悉的意象,表达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
D.“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岁末为温饱奔波,为生计而愁,同时感慨年华老去。
2020-08-12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