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0 题号:729686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纸鸢

王令①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整天始终飞于高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飞升之高。
2.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
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北宋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东马塍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A.第一句从视觉上勾画了东马塍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的迷人风光。“暗”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
B.“芊芊”“穿”“护”等词语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软红的春光照耀下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清唱的美丽景色,诗歌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图,
C.诗歌先写浓浓春色,再写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表现出了农村的一派繁忙、生机勃勃。
D.最后一句是以设问的形式表达感叹的语气,惋惜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2018-11-18更新 | 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①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1.以上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开篇写眼前所见汴京元宵夜之景,灯火辉煌,华丽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B.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之夜之美宛如神仙境界。
C.下片写羁旅之愁,上片越是写的繁华热闹,反而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D.词人看到了“江南客”的憔悴面容,想到自己羁旅之苦,于是从繁华回到凄冷中来。
E.“窗破月寻人”表明只有月亮陪伴自己,“寻”字运用拟人手法,越发显出人的孤独。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7-12-08更新 | 1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

王安中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注]①此词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细柳:本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史记》载,汉文帝慰劳将士,至细柳营被告知“不得驱驰”,只好“按辔徐行”。③《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讨北单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展现了一幅兵强马壮、军威雄伟的画面。“霜晓”点明了检阅军队的时间,“塞”点明了地点。
B.下片首句对应“中军玉帐旌旗绕”,用典贴切,且照应标题,由“六军阅罢”引出“犒饮兵将官”之意。
C.“分兵闲细柳”的“闲”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边防力量强大,敌人不敢侵犯,守军自然显得“闲”。
D.“金字回飞奏”的“回”字极言回报朝廷之速,“飞”是“金字”下达后的行动反响,凸显将士的忠君爱国之情。
2.“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语意相似,但艺术手法和写作目的不同,请具体谈谈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8-12-14更新 | 2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