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737440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聚集
B.贾生曰                                             说人坏话
C.自以为                                             过错,犯错误
D.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拜见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B.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3.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朔:一年的最后一天
B.服色:车马服饰的颜色
C.色尚黄:服色崇尚黄色。按五行学说,汉朝自认是土德,所以色尚黄。
D.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是亲近的表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八岁时就闻名郡中,后在河南太守吴公的举荐下,被朝廷征召为廷尉。
B.贾谊二十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
C.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却问鬼魅神仙。
D.贾谊没有后代,怀王堕马而死后,他自认为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而死。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B.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C.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D.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李牧                       让:辞让,谦让。
B.习战                           勒:统率,率领。
C.李牧多为奇                    陈:通“阵”,阵法。
D.赵使李牧、司马尚       御:抵御,抵抗。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称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4.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2)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2017-11-27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1】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1】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二)

士之特立独行,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韩愈《伯夷颂》)

(三)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孔、孟皆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是大不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

(取材于王安石《伯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义而已                  适: 符合
B.天下之诸侯               与: 赞同
C.不事之                      忍: 愿意
D.太公                      相: 辅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伯夷、叔齐耻之                 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B.饿死于首阳山                    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
C.后世不深考之                    是大不
D.孔、孟皆伯夷遭纣之恶       待天下之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顾人之是非
不考虑别人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B.夫岂有求而为哉
难道是(他们)有所求取才这样做的吗
C.而尤者,伯夷也
特别(怨恨纣王)的就是伯夷了
D.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
于是就把百姓从困苦中拯救出来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
5.王安石是如何批驳司马迁和韩愈对伯夷的评价的?请结合以上三则短文简要分析。
2023-06-02更新 | 5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绝:临终诀别。②素:平素,这里指平素的为人。③附骥之尾:跟随刘邦打天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中的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了惊异与赞美。
D.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状态。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18-12-24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