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73792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 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 丁内艰。服除,为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八年,兼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 卿所奏,公辅器也。”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 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 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 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 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 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 寝其议。

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以学职          寻:不久
B.自四年以前       逋:拖欠
C.事有为天下       病:责备
D.即追其议          寝:停止
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师点年纪尚小就通晓《六经》,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风尚。
B.施师点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参加廷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就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任临安府教授。
C.施师点认为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建议皇帝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 皇上认为他有辅佐的才能。
D.因为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现象,所以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施 师点主管统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4.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
【知识点】 脱脱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奉使河东,凡赋敛过重民所不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兵之始乱也,招以不死,既而皆杀之,胁从二千人,分隶诸郡。富弼为宣抚使,恐后生变,将使同日诛之。修曰:“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一郡不从,为变不细。”弼悟而止。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垅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修以为:“横垄功大难成,虽成将复决。六塔河狭小,而以全河注之,滨、博等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趋,增堤防,疏其下流,纵使入海,此数十年之利也。”宰相陈执中主昌朝,文彦博主仲昌,竟为河北患。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熙宁五年,卒,谥号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贻书责之                           贻:赠送
B.凡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          堪:忍受
C.脱一郡不从                           脱:倘若
D.增堤峻防                              峻:严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
B.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
C.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
D.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北宋朝代实行两京制,将洛阳称为西京。
B.贡举,贡是指古代地方官府向朝廷举荐人才;举是指乡里考察选举人才。贡举,泛指科举考试。
C.太学体,是北宋流行的一种宫廷文体,强调文体复古,追求典雅华丽,语言艰涩险怪。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率直敢言,不顾利害。范仲淹被贬后高若讷落井下石,欧阳修写信指责他不知羞耻,后因此遭到贬谪。
B.欧阳修仁民爱物,富有远见。他奉旨带兵平定保州叛乱后,建议宣抚使富弼不要杀害投降的士卒,富弼于是停止滥杀。
C.欧阳修才华横溢,文风朴实。他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说理,使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
D.欧阳修提携后辈,待友忠厚。不少人经他赏识推荐成为了名士,如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对待朋友非常忠实。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2)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2023-01-16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父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宋师南伐,与州将许昌裔叶议归款,太祖召见,劳赐良厚,授右赞善大夫。太平兴国中,即西川转运副使。累迁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

秉举进士,仪状丰丽,属词敏速,善书翰,太宗喜之,擢置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深为宰相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会有荐其才,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唐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诰,多退为行内诸曹郎。至是,用此制,其后进改,多优迁首曹,遂隳旧制矣。

真宗嗣位,进兵部郎中、判昭文馆。时草叙用官制,有“顷因微累,谪于遐荒”之语,上览之曰:“若此,则是先朝失刑矣。”遂除秉左谏议大夫,连知颍、襄二州。丁母忧,起复,知河南府。景德初,徙河阳,换澶州。车驾将幸河上,道出韦城,秉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

召归阙,复判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出知永兴府,会祀汾阴,为东家留守判官,转礼部待郎,加枢密直学士,复知并州。将行,恳求御诗为饯,上为作五言赐之。

秉典藩府,无显赫誉,及再至太原,临事少断,多与宾佐博弈。虽久践中外,然无仪检,好谐戏,人不以宿素称之。好饬衣服,洁馔具,每公宴及朋友家集会,多自挈肴膳而往。家甚贫,常质衣以给费焉。

(节选自《宋史·张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B.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C.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D.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文中是任命、授予官职的含义,与它意思相同的还有“拜”“授”“迁”等。
B.秩,在古文中可以指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本文是后一种含义。
C.丁母忧,也称“丁内艰”。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
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指中国宋代行政区域名。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秉出身仕宦,其父曾受重用。宋师南伐时,张秉的父亲张谔归顺宋太祖,被授予右赞善大夫一职。其后还担任过转运副使、制置茶盐副使等职。
B.张秉才貌双全,得到皇帝赏识。他考中了进士,因仪表英俊,又文思敏捷,擅长写书信,得到了宋太宗的喜爱,在科举考试中被列为进士甲科。
C.张秉仕途通达,屡次担任要职。他从将作监丞、宣州通判开始步入仕途,之后多次担任京官和地方官,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没有被贬谪的经历。
D.张秉不喜欢摆架子,又喜好洁净。他虽然长时间在朝中或京外做官,但不讲究礼仪,喜欢开玩笑,即使去参加朋友集会,也会带着自己的餐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监察御史,深为宰相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
(2)车驾将幸河上,道出韦城,秉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
2019-10-28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祥捧诏A涕泣B使陈继周C发D郡中豪杰E并结溪峒蛮F使方兴G召吉州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与“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息”字含义相同。
B.“帝亲拔为第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C.“起为湖南提刑”与“辛苦遭逢起一经”(《过零丁洋》)两句中的“起”字含义相同。
D.“吾阅人多矣”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两句中的“阅”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出众,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只有文天祥才可以担当国家重任。
C.厓山被攻破后,元将张弘范派遣使者将文天祥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D.文天祥被捕之后,拒绝写信劝降张世杰并将自己书写的《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以明心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2023-12-09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