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741815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先生王斗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 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无骐驎騄駬,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取材于《战国策齐策》)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闻之过:错误
B.天子受籍受籍:授位或赐给封地
C.立为大伯大伯:即“太伯”,霸主
D.先生王斗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制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先生王斗造门欲见齐宣王 未报秦施伐其师
B.宣王趋而迎之于门石势为楼
C.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D.固愿得士治之 余光绪己亥四月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
A.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
理解:我快步走进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快步出来迎接我则是礼贤下士。
B.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理解:宣王听后,气得脸色大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理解:于是宣王快步走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
D.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理解:大王要人做帽子,不会让自己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齐王有得到人才愿望的一项是____
①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②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③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 ④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
⑤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⑥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A.②⑤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
A.文中的主人公王斗具有“直言正谏”的可贵品格,这从“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B.王斗列举先王桓公的事迹,并拿桓公与宣王作比较,直接指责齐宣王不礼贤下士的缺点,使齐宣王勃然大怒。
C.齐宣王虽有得到人才来治理国家的良好愿望,但因缺乏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致使齐国贤才未能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应有的开明,这样的君王值得称赞。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材料二:

甘茂秦且之齐,出关遇苏秦,曰: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秦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秦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苏秦为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臣A不肖B弃逐于秦C而出关D愿E为足下F扫室布席G幸无我H逐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文中指畏惧的样子;此外可表示愤恨的样子。
B.季子,指弟弟。古称兄弟之间排行最大的为“孟”,最末的为“季”。
C.亡,文中指出逃,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意思相同。
D.德,指感激,与《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的“德”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初次游说君主没有成功,后在家埋头苦读一年悟出了揣摩君主心思的方法,再次出游就获得了成功。
B.苏秦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前后相反,影响他们态度变化的因素不是感情的浓淡,而是官位高低和财富多寡。
C.苏秦以甘茂在齐可能会泄露秦的军事秘密、对秦不利为由,劝说秦王以利禄哄骗甘茂回秦国,秦王同意了。
D.秦、齐两国都以上卿之位争取甘茂,甘茂感激齐国在他危难期间的收留,权衡之后拒绝了秦,留在了齐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2)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
5.材料二中,苏秦成功说服齐王重用甘茂,除了苏秦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2024-03-07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矣。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隐官:指专说隐语廋辞以供皇帝取乐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两句中的“内”字含义不相同。
B.“隐臣窃愿昧死御”与“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两句中的“御”字含义相同。
C.“除竽瑟”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日,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
B.晋平公不行君道,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磬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
C.咎犯在朝堂上把弯曲的五指依次伸出,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伺机谏言,容易使晋平公接受。
D.与邹忌类比说理的劝谏方式不同,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蝉、螳螂和黄雀潜在的危险,规劝吴王罢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2)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
2023-08-07更新 | 1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诸侯,非兵不可!”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不通。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B.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C.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D.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与“合纵”对应的外交策略之一,文中指齐、楚、燕、韩、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打击秦国。
B.寡人,我国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诸侯王的谦称。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的意思相同。
C.“臣诸侯”的“臣”字为使动用法,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字用法相同。
D.关即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它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起初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希望得到秦国重用。秦惠王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没有成功。
B.苏秦认为,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过,虽然有推行仁义、订立盟约,天下并没有因此而亲善,想要吞并天下,一定要通过战争才能达到。
C.苏秦离开秦国回到家中,却遭到家人的冷遇,于是用以锥刺股的精神发奋攻读《太公阴符》,一年之后学有所成,再次出发游说君王。
D.苏秦成功游说赵王,被封为武安君,并得到了赵王丰厚的赏赐。苏秦在赵国为相,成功抑制了强大的秦国,于是赵国不再出兵函谷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2)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2022-12-24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