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沈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75415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父藻,都水使者。兄邈,太子前卫率。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隆安中,尚书令王珣举为祠部郎。李太后薨,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服从其议。时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元显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以为大将军文学祭酒。六年,迁散骑常侍,又领徐州大中正,转正员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又转大司农,领著作郎皆如故。十二年,《晋纪》成,凡四十六卷,表上之。迁秘书监。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诏曰:“秘书监徐广,学优行谨,历位恭肃,可中散大夫。“广上表曰:“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阙,端居都邑,徒增替怠。臣坟墓在晋陵,臣又生长京口,恋旧怀远,每感暮心。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微志获申,殒没无恨。“许之,赠赐甚厚。性好读书,老犹不倦。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答礼问》百余条,用于今世。广兄子豁,在《良吏传》。

(节选自《宋书•徐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B.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C.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D.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书郎是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
B.朝敬即朝觐,是臣子对朝廷和君王的敬词,可指直接拜见皇帝,也可表示对朝廷和君王忠心和崇拜。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自己得职务和地位,也可指朝中大臣因个人原因要求退休。
D.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东汉以来,文人一直以“桑梓”来借指故乡或乡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广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他家学深厚,且对各种学派方术无不涉猎;由于才能出众。孝武帝任命他为秘书郎,并给他增派了下属官员,后来转任员外散骑侍郎,依旧负责校对书籍。
B.徐广重视礼仪,讲求孝道。李太后逝世后,徐广在谈论服丧时,引用典故,按孝义为先,以礼进谏,认为祖母的丧礼参考父母,应为李太后守孝三年,他的建议得到朝廷认可和采纳。
C.徐广重情重义,感念旧恩。当安帝被迫离开皇宫,他恸哭流涕,悲痛不已;恭帝逊位时,徐广面对别人对他悲痛态度过分的质疑,表示自己曾蒙受到晋朝的大恩,因而愈发思念旧主。
D.徐广不慕高位,极力辞官。朝廷打算让徐广担任中散大夫。他以年老力衰,难以胜任,恋忆故旧,怀念过去为理由推辞,并要求和儿子徐玄一同回归故乡养老,最终得到高祖同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
②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道则,高祖少弟也。少倜傥有大志,高祖奇之,与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道规与刘毅共斩弘。进平京邑,玄败走。晋武陵王遵以道规为义昌太守。与刘毅、何无忌追玄。玄西走江陵,留何澹之等固守盆口。义军既至,澹之空设羽仪于一舫,而别在它船,无忌欲攻羽仪所在,众悉不同,曰:“澹之必不在此舫,虽得无益也。”无忌曰:“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道规喜曰:“此名计也。”因往彼攻之,即禽此舫。因鼓噪倡曰:“已斩何澹之!”贼徒及义军并以为然。因纵兵即克盆口,进平寻阳。道规等兵不满万人,而玄战士数万,众并惮之,欲退还寻阳。道规曰:“彼众我寡,今若畏懦不进,必为所乘,虽至寻阳,岂能自固。曹操以少制多,共所闻也。今虽才谢古人,岂可先为之弱!”因麾众而进,大破玄军。时荆州多桓余烬,皆悉平之。以义勋迁使持节、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辞南蛮以授殷叔文。叔文被诛,乃复还领。善于为治,刑政明理,士民莫不畏而爱之。荆楚既桓氏义旧,并怀异心。道规告之曰:“桓谦今在近畿,闻者颇有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因夜开城门,达晓不闭,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鲁宗之率众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马迎之,宗之感悦。乃使宗之居守,委以腹心,率诸军攻谦。刘遵驰往,谦大败,追斩之。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咸欲谋为内应。参军曹仲宗检得之,道规悉焚不视。江汉士庶感焚书之恩,无复贰志。加散骑常侍,固辞,俄而寝疾。八年,于京师,时年四十三。谥曰烈武公。高祖受命,追封临川王。

(节选自《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B.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C.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D.既不在此/则战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必可禽也/禽之之日/彼必以为失其军主/我徒咸谓已得贼帅/我勇而彼惧/破之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男子成年在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联系的名称,而女子则无字。
B.太守,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自汉景帝改为一郡之长,历代沿用,明清叫知府。
C.氏,夏商周与“姓”不同,人皆有姓,只有贵者有氏;魏晋时代姓和氏合二为一。
D.薨,古代称诸侯、有爵位的大官、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道规少有大志,受到高祖赏识。他一开始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高祖与他谋划诛杀桓玄事;他也不负高祖所望,合力斩杀桓弘,平定京城。
B.刘道规有勇有谋,善于捕捉战机。他识破何澹之之计,并力排众议,斩杀澹之;面对数倍于己的桓玄军,他激励众人,以少胜多,大败桓玄。
C.刘道规长于治政,深得军民敬畏。他兼任南蛮校尉,善用刑法政令,明于治理,士民敬爱;鉴于荆楚军民多怀异心,他大开城门,使人畏服。
D.刘道规气量弘大,能够感悦众人。他单骑迎接宗之,让宗之深深感动,又委之以重任,派他进攻桓谦;尽焚士给与桓谦的书信,让他们真心归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谦今在近畿,闻者颇有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
(2)彼众我寡,今若畏懦不进,必为所乘,虽至寻阳,岂能自固。
2020-06-13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①。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②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辞旨。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注释:①业尚:学业品德。②直史:秉笔直书的史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不就                                 除:授官
B.与从弟球俱高祖                              诣:拜访
C.闺门之内,雍雍                           如:如同
D.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                    比:接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举酒劝之,拊御床曰                       岂可国之灾,以为身幸
B.以昙首侍中                                     昙首上所亲委
C.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时封诏已成,出示昙首
D.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             又欲得扬州,形辞旨
3.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直接体现王昙首“美德”的两个事例。
2018-04-28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021-09-11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