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其他五代十国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3 题号:754755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故都①

韩僵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藁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学鸣鸡。


【注】①故都:此诗是作者受权臣朱温嫉恨,被驱逐出朝,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的。②池禁:指宫中的池塘。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来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宠的美人。⑤冯谖:战国时为孟尝君效忠的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想象描绘了迁都之后长安城的巨大变化,“遥想”“亦自迷”也暗示诗人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B.颔联承接首句,集中描绘宫苑的荒废,用笔细致传神,在点面结合的描写中反映了诗人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C.颈联直接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垂涕”的动作描写再加上“空”字,有力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D.诗歌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凄婉又激越,跌宕起伏,撼人心魄,有杜甫“沉郁顿挫”的特点。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五代十国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毛文锡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梓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米莲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平江波暖”两句写水满波平,鸳鸯相对,渔船成双返回之景,表明了词中即将分别的应是一对恋人。
B.上片结尾描绘了一幅“风雨之后,栖于浅滩的白鹭惬意轻飞”的画面,表现了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C.“兰棹今宵何处”句可理解为男子在与女子分别之时的内心独白,与“今宵酒醒何处”一句的意思相近。
D.本词每两句描绘一幅画面,形成一种情景,这些情景表面各自独立,其实都是紧扣主旨,层层递进的。
E.本词通过对恋人之间依依惜别场面的细致描写,把二人即将分别时的凄楚悲酸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本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2018-07-07更新 | 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五代]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 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下阕第二句中的“淮月”,指照在淮水上空的月亮,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
2.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020-08-13更新 | 8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思妇手卷珠帘,登高望远,所见到重楼一片,风吹落花的春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悠思春恨。
B.第二句“依前”即依旧如前之意,点明主人公春恨由来已久。“锁”说明重楼紧闭,幽深寂寥,更添无限春愁。
C.“风里落花”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手法,借凋零的残红四处飞扬,无处归宿,表明主人公身世飘零,孤独无依。“思悠悠”道出了美人迟暮的伤感。
D.“青鸟不传云外信”借用西王母与汉武帝的典故,意指所思之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请作简要分析。
2019-11-0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