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70 题号:7590019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和陈述古拒霜花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2.“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通过“新险”、“残山”表现蜀地山势险峻。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尾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前三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句。
2020-07-15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王子直秀才

苏轼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注】①为鹤谋:被鹤谋取,意即因闲游而荒弃田园。王子直家住鹤田山,所以这样说②蛙两部:用南朝孔稚圭故事,他不乐世务,门庭草莱不剪,中有蛙鸣,他还高兴地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鼓吹,犹百乐队)。”③橘千头:用吴丹阳太守李衡的故事,李衡派人往武陵龙阳县种橘树千株,临死,对儿子说:“我州里有术奴千头,不责汝食(不向你要吃的)。”④故侯:犹百旧时官员,作者自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万里云山”宏观着笔,“一破裘”细部点染,两者既形成反差,又相映成趣。
B.颔联“五车书”和“二顷田”相对应,“留儿读”与“为鹤谋”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描绘王子直不同凡俗的心境:因庭草蛀鸣而赏心悦目,为千株橘树而怡然自得。
D.尾联写“我”愿意头戴幅巾随从朋友去归隐江湖,闲游天涯,海内外有谁能认识我呢?
2.诗歌在塑造隐士王子直的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试简要分析。
2020-02-29更新 | 2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②梅子:果梅树结的果,成熟于夏季。③殿:殿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紧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中的“满”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传布之广。
B.颔联中“真一梦”写出了海棠花踪迹难觅,短暂易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C.第四句交代梅子已经成熟,“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颈联用语精微蕴藉,“闲挑菜”、“不见人”等内容,含蓄地传递出作者此时的心绪。
2.诗歌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0-01-13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