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760640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解释句中加点词。
衙吏破家
于城
增筑城为木岸
锻炼久之

饮食必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历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监察御史。以母老乞就养,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迁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寨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
B.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
C.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
D.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华,邵晔的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晔”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
B.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分别为祭天、祭地。
C.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D.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他进行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B.邵晔志在科举,拒绝征聘委任。他幼年就爱好学习,以到官署做官为耻,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一系列职务。
C.邵晔安抚交险,谨慎处理边事。他出任交址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趾内部发生事变,他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皇上充分放权,邵晔恰当地处理了交险事变。
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避免飓风之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5.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处理结果怎样?
2020-11-25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镇恭懿王元偓①,字希道。端拱元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俄加检校太傅,改镇静难、彰化,进封宁王。郊祀、东封,悉为亚献,礼成,授检校太尉兼侍中、护国镇国等军节度。

三年,文武官诣阙请祠后土,元偓以领节帅亦奏章以请,诏许之。将行,命为河、华管内桥道顿递使。明年,车驾入境,元偓奏方物、酒饩、金帛、茗药为贡,仪物甚盛。至河中,与判府陈尧叟分导乘舆度蒲津桥。上登鄈丘亭,目元偓曰:“桥道顿置严谨,尔之力也。”元偓顿首谢。及还,加中书令,领成德、安国等军节度,改封相王。五年,加守太傅。

真宗自即位以来,屡以学术勖宗子。元偓首冠藩戚,益自修励,上每制篇什,必令属和。一日,谓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因幸元偓邸第宴从官宫僚毕会赋七言诗。元偓奉觞上寿,赐袭衣、金带、器币、缗钱,又与宗室射于西南亭,日晡,从官退,上独以中官从,幸元偁、元俨宫,复宴元偓宫,如家人礼,夜二鼓而罢。六年,进位太尉。

八年七月,以荣王宫火,徙元偓宫于景龙门外,车驾临幸。是冬,加兼尚书令。天禧元年二月,换成德、镇宁二镇,进封徐王。二年春,宫邸遗烬,燔舍数区,元偓惊悸,暴中风眩薨。帝临哭,废朝五日,赠太师、尚书令、邓王,赠谥恭懿。

元偓姿表伟异,厚重寡言,晓音律。后改封密王,又改王苏。治平中,追封韩王。

(节选自《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注】①元偓,宋太宗第六子,宋真宗之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因幸元偓/邸第宴从官宫僚/毕会/赋七言诗
B.谓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因幸元偓邸第/宴从官宫僚/毕会/赋七言诗
C.谓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因幸元偓/邸第宴从官/宫僚毕会/赋七言诗
D.谓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诗习射/如闻颇精习/将临观焉/因幸元偓邸第/宴从官/宫僚毕会/赋七言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古时指公主出嫁,后泛指女子出嫁;文中指的是皇子出就藩封。
B.郊祀,是古代帝王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C.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因此用为帝王代称;后亦指奉帝王之命的钦差。
D.日晡,日交申时而食之意,指古时十二时辰之申时,即午后三至五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元偓参与祭礼,颇受皇上器重。真宗举行郊祀及东封典礼之时,赵元偓都担负着首次献祭酒的重任。
B.赵元偓请祠后土,安排精密周到。赵元偓作为钦命管内桥道顿递史,处事严谨得力,得到皇上的赞誉。
C.赵元偓才华出众,深得真宗喜爱。真宗曾在元偓宫中设宴,以示嘉许;只行家中礼节,不拘于君臣尊卑。
D.赵元偓英年早逝,皇帝亲临哭祭。赵元偓过早离世,真宗极为伤心,为之停止朝会五天,赠谥号恭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元偓首冠藩戚,益自修励,上每制篇什,必令属和。
⑵宫邸遗烬,燔舍数区,元偓惊悸,暴中风眩薨。
5.真宗祭祀后土后,提拔赵元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0-08-10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阳,地名。古代因地形和所受太阳辐射多少的关系,形成了“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的说法,很多地名得名于此。
B.“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C.“废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合祭、衬祀,指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承规文武兼备,不但平定了土民造反,而且精于掌管宫内事务。日常喜好儒学藏书,礼遇各方名士。
B.真宗对刘承规宠爱有加,考虑到刘承规长期衰弱多病,为其更名,以度化危难。当他病重之时,皇帝恩赐宅邸准他颐养天年。
C.刘承规深知皇帝喜好,并顺应皇帝的迷信天命的心理,将玉清昭应宫修建的富丽堂皇。
D.刘承规工作为官清正,一心为公,深受信赖,先后侍奉三朝,特别喜欢观察别人过失,因此,人们都惧怕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
(2)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2021-11-29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