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近代 > 其他近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771658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从益,字.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疏请饬督.抚.详慎甄别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别,与京员不同。京师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难逃圣明洞鉴。外省督抚权势既尊,操纵甚易,岂知州县有当切责之处,亦有当体恤之处,偏私则是非倒置,刻核则下情不通。臣以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纲,略趋承之末节;务干事之勤能,责安民之实效;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后能爱惜人才,澄清吏治。”十八年,滑县匪平,军中多携养难民子女,从益疏请遣送归家,如议行,并谴领兵大员。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说自息,小民不识大义,故易为邪教煽惑。选人得官,不问风俗淳浇,只计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风俗,宜先责成牧令。”道.光.初,山西学政陈官俊镌级回京,直上书房,从益疏劾曰:“上书房为教胄谕德之地,视学政为尤重,宜慎选德行敦厚、器识宏达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观法,熏陶养其德性。陈官俊在学政任,器识之褊,不能远色避嫌,不宜居授读之任。”二年,迁内阁学士。宣宗温谕曰:“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命偕尚书文孚赴陕西谳狱。渭南富民柳全璧杀其佣朱锡林,贿知县徐润得免死,巡抚朱勋庇之,狱久不决。从益等鞫得其状,论如法。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三年,擢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八年,卒于学.政.任所。从益廉静坦白,遇非理必争,不为权要屈。著有诗文内外集、《公孙龙子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B.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C.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D.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所取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辛从益的名和字语出《尚书》“谦受益”。
B.督抚,督即总督,抚即巡抚,明清两代地方军政长官,总督地位一般高于巡抚。
C.道光,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所用的年号,文中的“宣宗”是他的庙号。
D.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俗称“学台”,是清代地方主管文化教育事务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从益为人至孝。他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又提升为御史,但为照顾年老的母亲,他暂时放弃了仕途,辞官回乡尽孝。
B.辛从益直言敢谏。嘉庆十八年滑县暴动被平定后,辛从益上书要求将官兵携带的难民子女遣送回家,并且强烈谴责领兵大员放纵士兵的行为。
C.辛从益执法公正。渭南富户柳全璧杀害了其佣人朱锡林,柳家买通官府使案件久拖不决;辛从益等人很快审明真相,使本案得到公正处理。
D.辛从益德才兼备。辛从益为人廉洁坦荡,不屈从权贵,深得道光帝信任;他颇有才学,除著有诗文奏章外,还为《公孙龙子》一书作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
(2)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
【知识点】 其他近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札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札,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4.将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2017-05-01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 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 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 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 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 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 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 官,必挫执法 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B.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C.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D.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鸿词,清代设科取士的方式之一,主要方式是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 参加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
B.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这里的廷对,也称廷试, 是当时科考的一部分。
C.游击,武官名。清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
D.浮粮,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浮粮是赋税中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 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 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 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
D.陶元淳自己生活节俭,却多次向上级请求免除百姓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御史,才 得以免除了这些田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2)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2018-11-09更新 | 1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进。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城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受战乱,于成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B.于成龙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以政绩卓异著称。
C.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D.于成龙为官清廉,品性清高,不把那些挟仇进谗言陷害的人放在眼里。百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罢市痛哭,皇帝给予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 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18-09-06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