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77169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淳化四年,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未行,改知河南府。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沆因用他人副仲舒,罢致尧。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帝以沆无密奏,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时李继迁久叛,有图取朔方之意。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分部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则留意声色犬马,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封岱祠汾,大营宫观。旦乃以沆先识之远。沆性直诚,居住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家人劝治居第,沆曰:“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安事丰屋哉?”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B.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C.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D.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复,文中指李沆在母亲去世后守丧期未满就被皇帝征召赴任官职。
B.阁门,古代宫殿的侧门,宋代指负责官员朝参、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C.和亲,指古代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间为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而进行的联姻。
D.文靖,谥号。“文”“靖”二字表明朝廷对李沆的品行有很高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善于识人,敢于直言。他建议真宗治国要远离浮躁浅薄的人;他认为石保吉没有战功,并不适合做使相。
B.李沆为国操劳,目光长远。他认为臣子稍微有些辛劳是好的事情;应当让年轻的皇帝了解四方艰难,否则容易不务朝政。
C.李沆富有才能,深受信任。李继迁叛乱后,皇帝向他询问;他提出的讨伐灵州的建议,虽未被采纳,但后来被认为是正确的。
D.李沆安于俭朴,不慕奢华。他不介意自己的住宅大厅狭小、墙塌壁坏;他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追求华丽的房屋。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2)沆性直诚,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未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言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曰:“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B.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C.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D.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通称为进士。
B.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C.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
B.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大多被采纳。
C.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
D.吴及为官有功,却被冤枉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
②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
2020-01-14更新 | 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徙知许州,趣入觐,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C.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
B.永兴军,文中指永兴军路,北宋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京兆府(今西安市),辖境约为今甘肃、山西、河南三省的部分地区。
C.西京,北宋四京之一。宋朝建立初,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为西京,应天府为南京,大名府为北京。西京是北宋的首都。
D.释老,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文中指佛教道教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学说主张。在宋代,儒释道三家并立,而以儒学较为尊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平素生活简朴,学识渊博。他对财物没有嗜好;少年老成,聪颖过人,读书异常刻苦,曾考中状元。
B.司马光敢于犯颜直谏,力请建储。他与当时的谏官范镇一起,冒死劝说仁宗皇帝早立继承人,皇上被说服。
C.司马光熟知地方政务,治理得法。他反对在内郡招募奇兵、修建城池,反对在国家贫弱的情况下发动战事。
D.司马光为人忠信正直,遵守礼法。他每次回故乡扫墓,必定要去看望兄长司马旦,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2)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2021-05-08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同济此道。”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 “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文动笔如飞                  属 :连缀
天下之口                            嚣 :阻塞
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④大抵皆此书                         祖 :效法
同济此道                            庶 :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其谗慝        肆 :放纵
⑦安肯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A.①⑦B.②③C.④⑤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B.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C.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卷怀而去尔
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3.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A.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5.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 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
问题所在根源分析解决办法
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搜罗天下人才
苟且因循

2020-07-02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