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7726736

赤壁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白露   槊赋诗
B.①举酒   ②举匏樽以相
C.①七月既   美人兮天一方
D.①浩浩乎如凭御风   ②盈者如彼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下江陵,顺流而也③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④鱼虾而友麋鹿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代的散文诗。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赤壁赋》即属文赋。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创豪放派一代词风。
C.壬戌,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法。
D.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悲—乐—悲”的感情变化。
B.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C.文章描写形象优美,善于取譬,如对箫声的描写,作者借助比喻和想像将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D.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鱼虾而友麋鹿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20-12-11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软?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B.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C.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D.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本文是“引白”“前”一类文章。
B.“三秦”,项羽灭秦后,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C.“孝弟”,孝,指对父母孝顺、服从;弟通“悌”,指对兄长要敬爱、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D.“举”,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两千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经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有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2022-03-26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泸州蛮乞弟扰边        会:聚集
B.妻子不免寒饿            顾:考虑
C.逾月不                      厌:同“餍”,满足,
D.予其老且病               愍:同“悯”,怜恤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久业成,而不中第             在朝,谷浮沉里中
B.命存宝出兵讨之                 谷逃避江淮问,会赦
C.予罪谪居筠州                    有蛮隶窃其橐装
D.闻者皆笑                       不用善言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的学业,积聚弓和箭,练习骑马射箭。
B.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和巢谷交好,巢谷教他兵法,两人彼此交往,成为生死之交。
C.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我因为和他是同乡的缘故,从小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知道他是一个在情势危急时值得托付的人。
D.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我不远万里徒步来看望您,也不曾奢望自己的心意能被您明白,如今我已到达梅州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巢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弃文习武,体现了他鲜明的个性。
B.作者记录巢谷与存宝交往的经过,意在突出存宝慧眼识人。
C.文章委婉地批评了当时人际交往中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
D.对于巢谷探望苏轼途中病死一事,作者深感痛心和遗憾。
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风、泾原间。
(2)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2019-02-27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