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4 题号:77334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B.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C.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18岁时行冠礼,表明男子成年了,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旧时女子也是18岁成年。
B.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史记》全书分为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项羽本纪》属于“本纪”的内容,“本纪”是以王朝的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左司马曹无伤”中“左司马”就是掌管军事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勇无畏。在钜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
C.项羽自尊仁爱。他自觉无颜还乡而拒绝船夫以图再起的建议,不忍杀其爱驹而赐予他人。
D.项羽执迷不悟。面对惨败,他至死不愿省察自我过错,而将一切归咎为上天的刻意安排。
4.把第二题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①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稀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婆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霍人:地名,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   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比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公,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本文中的“沛公”的“公”即为此意。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C.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0-02-02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乙)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井澳风,王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压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


注:①主管机宜文字:官职名,掌机密文件。②井澳,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海中岛屿。
1.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亡国破家相随                     井澳风
B.其六郡                          诸僚属多
C.三致志                                   秀夫独敛无一语
D.是见放                                             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B.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C.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D.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之事,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B.渔父,文中是指打鱼的男子,“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含有特定意义,常指抱有“持守其真”、还归自然主张的隐居者。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为进士,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
D.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持的手板,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能力出众,遭小人陷害而被贬官,最后不愿与世推移而投江明志;陆秀夫才干突出,虽遇伯乐赏识,但偏逢末世,最后兵败而赴海殉国。
B.屈原和陆秀夫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屈原虽被放流,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陆秀夫取胜无望,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
C.甲文文学性浓厚,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乙文语言平实、叙述简洁,更注重史学性。
D.甲乙两文均精心裁切,详略得当:甲文概述上官大夫诋毁屈原,详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乙文略写陆秀夫追随二王到温州的过程,详写朝会时的场景。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
6.作为人物传记,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022-01-26更新 | 3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赞颂鲍叔牙的贤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课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01-22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