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773559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实,字诚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于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①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与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③,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④,子孙其爵。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按堵:安居,安定。③宣命:皇帝的诏命。④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叛于实                       谋: 商量
B.乃户口一万                       籍:登记
C.陵州,遇寇                       次:前往
D.子孙其爵                           世:世袭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B.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2)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知识点】 宋濂(1310-1381)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樽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矣!”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事者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孙,当夙夜以继志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事                      成功
B.其不教者                  带领
C.主塾事者               掌管
D.虽其为制有小大之    差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至近亦半之          故病
B.卜地官山之阴          瞻衡宇
C.惟古者建学也          靡途
D.当夙夜以继志       慎勿妇死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B.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C.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D.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君因龙渊离交通便利的大都市远,自家子弟无处读书而苦恼,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每年聘请品行端正的人来担任讲师,并订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每天用度都有账本,每月检查盈亏。
C.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员的赞扬与支持,官员用檄文告知郡内,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不用再缴付什么。
D.作者希望章君的子孙继承章君的志向,不要只让自己富足,不要引发争端,不要去培植朋党,要把义学一直办下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
(2)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2022-07-11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于家,年七十六。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B.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C.卒,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D.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⑵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2020-11-10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常着高檐帽,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或骑黄牛,持《汉书》朗诵,人皆目为狂。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编选自《元史•王冕传》)


【注】蹊,践踏,踩踏。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B.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C.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D.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就,总是。B.已而:不久。
C.执策:持鞭。D.讪笑:讥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少时好学。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B.王冕知错就改。傍晚回家,他虽然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但他承认牛踩踏田地的事实,父亲因此而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C.王冕心志坚定,意态坦然。他在寺庙中读书,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他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D.王冕潇洒出尘,形貌奇特。他经常带着高檐的帽子,披着绿色的蓑衣,穿着长齿的木屐,有时骑着黄牛,手里拿着《汉书》高声朗诵,看到的人都认为他发狂了。
2020-12-05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