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李清照(1084-115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779688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①袜划:即划袜,穿着袜子不穿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用来形容女子的手小巧或细长柔美。
B.词的上片,作者从正面进行描摹,运用了动作和肖像描写,使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最后一句化用唐人韩堡“见客人来和笑走”句,女子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D.词人善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通过叙事,也展示了女子的情怀。
2.结合全词分析诗歌中的女子形象。
【知识点】 李清照(1084-1155)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②随分:随便,随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的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阕前两句叙写由远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对外在事物的描写上,颇让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这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
E.词结句“饮酒”“赏菊”写闲情、写雅事,可见词人情感旷达。
2.“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
2018-08-26更新 | 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看似平淡,但意蕴深婉”是《虞美人·梳楼》的特点,请结合上片“楼儿 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简要分析
2.两首词均描写了词人在雨中所见的海棠但用意与手法各不相同,试具体分析。
2018-05-15更新 | 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注]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山枕,因枕形如凹,形似山形,故称山枕。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出和暖温馨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初感春天气息时的喜悦,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词的下片,以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三个闺中生活细节,把“谁与共”的内心独白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
C.词人写“独抱浓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愁本无形,却言能“抱”,写出了无人与共、只能与愁相拥的孤独寂寞。
D.末句“夜阑”写夜深人静,“犹”字说明剪灯花动作不止一次,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不能寐的状态,表现了思念之深。
2.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 ,请谈谈这两句“奇”在何处。
2020-06-26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