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78264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父武为秦禆将军。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虏楚王。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而弟毅位至上卿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时中车府令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职,帝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从,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囚于阳周,而系蒙毅于代。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赵高欲灭蒙氏,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世乃遣御史曲宫赐蒙毅死,又上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乎?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长城亭障,堑山堙谷,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1.下列划线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齐人也 ②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①据阳山,逶蛇而②惩山之塞,出人之迂也
C.①师于外十余年 ②虽又槁,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D.①吾北边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
2.对下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裨将,副将。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其中的“皮匠”其实起初的用词就是”裨将”,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变成了“皮匠”。
B.河南,黄河以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和今天河南省的范围一致。
C.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该词有时也可泛指朝廷大臣。
D.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战国晚叶,胡人兴起,匈奴最为强大。
3.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氏家族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也曾得高爵显位,但最终兄弟俩均遭秦始皇杀害。
B.秦始皇让蒙毅审判犯罪的赵高,蒙毅不违背法律,判了赵高死罪,因而被除掉官职,后来秦始皇赦免了蒙毅,又恢复了他的官职。
C.秦始皇外出巡游,在沙丘病死,赵高和李斯拥立太子胡亥在沙丘做了皇帝,这就是二世皇帝。
D.面对处死自己的命令,蒙恬起初对当权者还抱有幻想,要向皇上请求复核,后来又将自己归罪为修长城挖断了地脉,这反映了他的愚忠和迷信。
4.翻译下列句子。
(1)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2)是时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从,高雅幸于公子胡亥,欲立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

(乙)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即子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毕,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娜,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B.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C.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D.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伯、侯、子、男,是自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伯爵次之。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两个“微”含义相同。
C.晋文公,重耳的谥号。谥号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或褒或贬的称号。
D.“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两个“亡”含义不同。
3.下列对两个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拥有赵衮等五位德才兼备的好朋友。
B.重耳被晋献公所派宦者履韆一路追杀,被砍掉了袖子,重耳最终逃脱,去了母亲的国家——狄国。
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报复自己,便请求高开,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担心。
D.重耳在流亡中主动请求联姻,结秦晋之好;后秦晋两国攻郑,秦缪公被郑说服,放弃攻郑,与郑结盟,秦晋联盟瓦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5.两段文字都叙述了秦晋放弃攻打郑国的过程,试简要概括《左传》和《史记》对此在叙事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3-04-30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盂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盂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注:①楩枫,黄楩树与枫香树。豫章,即樟木。②穿圹,挖掘墓穴。③赇,贿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棺椁,棺材和外棺。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地位。
B.左右,文中指君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C.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猪三牲具备则为太牢,无论少了哪一牲,则为少牢。
D.六畜,指猪、牛、羊、马、狗、鸡,也泛指各种家畜、家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楚庄王认识到错误,最终收回成命。
B.优孟重情重义。孙叔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将贫困,要他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果然帮助了他。
C.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身份以歌辞唱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D.优孟识礼。他主张用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最后火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2)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5.优孟用合适的劝说技巧,两次劝谏楚庄王都取得了成功,试做分析。
2023-08-22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信,竞漂数十日。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汉王:即汉高祖刘邦。项羽分封天下,封刘邦为汉王。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B.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C.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D.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下列对文中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   ……饭吃。
B.于是信视之   通“熟”,仔细。
C.王必欲长汉中   称王。
D.于是王欲召信   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阴侯: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统一中国建立汉王朝后,对功臣和子弟进行分封,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是韩信就成为管理淮阴这个诸侯国的君王。
B.布衣:是古代庶人的衣服,后来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等织物。
C.亭长:官名。秦、汉时每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管诉讼、治安等事务,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汉高祖刘邦在秦朝时曾经担任沛县泗水亭长。
D.斋戒:主要用于在祭祀或行大礼前等庄严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斋和戒。“斋”指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等。“戒”主要是戒游乐、娱乐活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出生贫寒,又没什么品行,不能被推举任职,而且他又不会做买卖维持生计,常在别人家里混饭吃,人们很讨厌他。
B.项梁战败后,韩信隶属于项羽,项羽让他做了中郎将。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得到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他的计策。
C.韩信投靠汉王刘邦之后,虽然有滕公进言,但是仍然得不到重用。后来在丞相萧何的极力举荐下终于受到重视,成为大将。
D.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汉王拜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6.丞相萧何等不及汇报汉王刘邦就亲自去追回韩信,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列举三点即可)。
2022-11-20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