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783885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庙社:宗庙、社稷。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辆首或车架上称“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到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庙社”“和銮”为借代,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C.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D.尾联用典,追怀古人,以古人自期自许,欲效仿诸葛亮率兵北伐亲征统一国家。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②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指端溪砚。②行:将要。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2018-04-10更新 | 4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表达了打了胜仗的自豪感。
C.颈联“疾风雷”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赦令会迅速颁布到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
2.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想象和情景交融等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22-03-16更新 | 11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闻秋风感怀

陆游

西风一夜号庭树,起揽戎衣泪溅襟。

残角声催关月堕,断鸿影隔塞云深。

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

莫倚壮图思富贵,英豪何限死山林。


[注]①本诗作干淳熙九年(1182年),时作者58岁,隐居故乡山阴。②何限:多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西风怒号,庭树有声,为下一句抒写悲痛之情营造了环境氛围。
B.第三句与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一样,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
C.第四句写孤雁失群,形单影只,诗人借物言情,表达夜闻秋风后的心境。
D.诗人曾从军征战,并赋诗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怀,只可惜如今愿望成空。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人生态度?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10-05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