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253 题号:789016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______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能折射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目新月异的时代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的大背景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再到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发展________,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不只是令人______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叙述手法所传达出来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士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________之处,即不再是超级英雄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关好未来的视野。

可以说,(),成为世界衡量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感悟中国文化魅力的典范之作。通过这部电影,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所带来的感染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计其数 一日千里 叹为观止 别开生面
B.浩如烟海 扶摇直上 叹为观止 别开生面
C.不计其数 一日千里 回肠荡气 简傲绝俗
D.浩如烟海 扶摇直上 回肠荡气 简傲绝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B.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C.这部电影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的大背景下,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D.这部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的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大背景下。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彩的特效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运用在电影之中
B.无论是精彩的特效,还是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
C.这部电影因为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特效
D.这部电影凭借其精彩的特效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这两句诗在抒情与理趣的关系上,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典型性。这和抒情的传统理论中“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激动状态        ,与汉魏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焦虑也大相径庭,其与唐诗的张扬相对乃是        ,就是与山水诗之温情也大异其趣。至于和英国浪漫主义之诗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泻”不啻        。其特点不是把情与理对立起来,而是与理与物           ,早在《文心雕龙》中就有“才量学文,以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就是说,有了情志,还只是灵魂,还要有事义为骨髓。事义必须寄寓在情志中,这个事义就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景物中就表达了人情和物理。很显然,这里的理不再是一般理性的理,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不是矛盾对立,就中国古典诗歌的理的内涵而言,把“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解释为天人合一,还是浅层次的,更高的层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相去甚远     收敛     天壤之别     对举
B.迥然不同     收敛     云泥之别     对举
C.相去甚远     收缩     天壤之别     对比
D.迥然不同     收缩     云泥之别     对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义中必须寄寓着情志,这个事义就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景物中就隐含着人情和物理。
B.事义中必须寄寓着情志,这个事义就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景物中就表达了人情和物理。
C.情志必须寄寓在事义中,这个事义就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景物中就隐含着人情和物理。
D.情志必须寄寓在事义中,这个事义就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景物中就表达了人情和物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没有内心的功利压力,进而没有外在的物质压力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B.因为没有外在的物质压力,进而没有内心的功利压力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C.则是既没有内心的功利压力,也没有外在的物质压力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D.则是既没有外在的物质压力,也没有内心的功利压力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2020-06-17更新 | 15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月13日,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国家卫健委官网答复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病媒生物,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

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揭开了隐藏在无数人内心的难言之隐,因此在舆论场引发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觉着是好建议,蚊子苍蝇嗡嗡叫真的很讨厌”;有网友“顿时肃然起敬,毕竟思路是开阔的,目的是造福人类的”;有网友“让蚊子绝育这事国内外已经有人干了不止十年了吧,难道有成功的吗?”希望免受外界侵袭乃人之本能,“不讲武德”的蚊虫不仅侵扰人的宁静生活,关键还入侵人之躯体。道德直觉塑造的人类之恨,让蚊子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建立在这种愤恨之上的“灭蚊情结”,千百年来促使人类与之展开较量。

人类的情感中包含着爱与恨,不论是爱还是恨,归根结底都是人之情绪的特殊偏好。所不同的是,人类之爱反映的是行善偏好的能力,而诸如对蚊子“(     )”的人类之恨,反映的是人的惩恶偏好之能力。经验和事实表明,人类之爱固然有益,真正能激发这种博爱情感的事项总是(     ),那些不招人喜欢的东西反倒总是(     ),这是由于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喜好的有限性造成的

也就是说,对于普遍不受欢迎的东西,人们如何拿捏情感,恐怕更多需要运用理性,而不是只靠本能对某个物种下达“追杀令”。就对蚊子的人类之恨而言,应在朴素的厌恶情感之外,认识物种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意义,避免动辄搞“一刀切”。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从来都不是无敌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物种和人类处于非友善甚至敌对的状态。从“(     )”这个成语中,不难感知猛兽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肉眼无法看到的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有多大,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给出了答案。

俗话说,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既然人类无法将蚊虫这个物种从地球上彻底“除名”,那就需要采取防御的策略,主动规避蚊虫对人类生活的袭扰。作为高等智慧生物,人类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针对病媒生物进行技术攻关,限制蚊虫繁殖的速度,想方设法将蚊虫阻挡在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之外。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同仇敌忾        屈指可数        狭路相逢        谈虎色变
B.同室操戈        凤毛麟角        狭路相逢        谈虎色变
C.同仇敌忾        屈指可数        接连不断        闻风丧胆
D.同室操戈        凤毛麟角        接连不断        闻风丧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因为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喜好的有限性造成的。
B.这是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喜好的有限性造成的。
C.这是由于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的喜好。
D.是因为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喜好的有限性造成的。
3.下列使用引号的效果和文中“追杀令”相同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C.玲玲害怕蜘蛛,恨不得将它从地球上彻底“除名”。
D.有几个“慈样”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文中画横线句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
5.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化解“灭蚊情结”。
2022-10-20更新 | 45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B.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所折服。
C.前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建立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上,如秦王去楚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迎娶楚国嫡公主,完成秦楚联盟。
D.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取决于其公民较高的文明素养。
2017-09-25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