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61 题号:795438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太宗以敦煌公(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徇渭北,玄龄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

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

进尚书左仆射。帝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广耳目,访贤材。比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会诏大臣世袭,授宋州刺史,徙国梁,遂为梁国公。未几,加太子少师。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其年继母世,玄龄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寻,年七十一。废朝三日。

(选编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B.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C.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D.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2.下列各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明经和进士两科是唐代科考的两个科目。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进士科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
B.丁忧: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D.左仆射,官名,秦朝时期开始设置,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唐初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仆射总领省事,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祖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4.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5.把上文中划线句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2)“比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
2023-03-26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②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欧阳修《养鱼记》)


【注】①折檐:房檐转角。②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堂名“非非”。③洿:音“wū”,低凹之地。这里是挖掘的意思。④甃:音“zhòu”,用砖砌。⑤锸:音“chā”,铁锹。⑥罟:音“gǔ”,鱼网。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2.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这篇文章即是如此:前半篇绘景状物,借景抒情,后半篇则______。杂文特征十分鲜明。
3.从第①段的描写看,池塘有下列特点: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4.欧阳修此文作于其境遇不佳之时,你从文中哪些文字可见一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2022-07-04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画舫斋记

欧阳修

①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①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②《周易》之象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③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④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九》)

【注】①燕私:休息娱乐。②象:象辞。

1.概述第①段“因以舟名”的理由:①     ;②     ;③        
2.第②段“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在文中的作用是:
3.第②段“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大概船这种东西是用渡过危难而不是用安家住人的。
B.船作为工具,是用渡过危难而不是用安家住人的。
C.这是因为船这种东西,是用渡过危难而不是安家住人的。
D.船作为工具,它的作用是渡过危难并非安家住人。
5.如何理解“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姑以(舟)名予斋,奚曰不宜?”?
2019-11-07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