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14 题号:799354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章正字道正新居

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注]①正字:古代官职名。②青莎巷:唐代杭州城内的地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楼南畔”交代了章道正新居的位置,“独”“贫”二字点明了主人的生活状况。
B.颔联写新居行径无竹、花半属他人,渲染了“贫”,也暗示新居有一丝清雅之气。
C.颈联写新居的周边环境,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故生出“嫌”的态度。
D.末句化用陶渊明“而无车马喧”“户庭无尘杂”等诗句,反衬新居特点,含蓄蕴藉。
2.新居主人章道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古代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注释:保暹,字希白,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著名诗僧。断棱:路上石板断裂的缝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境界全出。初秋时节,杉竹林叶叶茂枝密,清阴一片,甚是安谧。一条小道,从中蜿蜒穿行。幽静雅致,正是僧人信步闲行的好去处。不说“秋径”而秋径自见。
B.颔联、颈联接上联“闲行”两字,以情景交融写法,写自己在闲行中品味到的大自然的幽僻岑寂:寺僧来去的身影,石板裂缝留下小虫穿过的痕迹。这与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写境界密合。
C.尾联大笔宕开,不以小径作结,却从曲径通幽的现状,进而想到那视线不到之处,那层层岩岫下,一定有不少高僧在隐居。诗人喜爱小径,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D.这首诗,句句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句锤字锻,洗尽铅华。处处紧扣秋径,不断变换角度,勾勒了一幅深山秋色图,同时将自己淡泊的胸怀寄托在景中。
2.清代学者汪景龙评说这首诗时称它“得幽淡之旨”,请结合诗歌的第三、四联加以赏析。
2020-05-12更新 | 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19-11-29更新 | 3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杜甫旧宅

雍 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1.下列各项对本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对仗工稳,“旧宅”“新诗”形成对比,感慨良多。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
D.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了杜甫旧宅荒凉、人迹罕至、缺少生机的特点。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2020-01-1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