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800235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五亩宅,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
B.请战喻                           斧斤时入山
C.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一词的意思有: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称谓,妇人对丈夫的尊称;特指孔子;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这里用第一个意义。
B.“不敏”不明达,不敏捷。《国语·晋语二》中有“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这晨的“不敏”用作谦词。
C.“庠序”指古代的贵族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朝曰庠,周朝曰序。
D.“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用“士”与“民”无恒产进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重要。
B.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这就是《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
C.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
D.最后一段几乎与孟子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为救世济民而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积极入世的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22-05-04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下面小题。

(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人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倚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汝浆。”执子曰:“‘真’字也。”老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老父,父如前示。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通、执: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人。③浆:解渴的薄酒。④老父:老年的男子。⑤达:通达事理。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               畜:牲畜
B.王无                      罪:归罪
C.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
D.识此字,汝浆            馈:赠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则耻师焉,
B.人也远矣                 家酿之美者与之
C.百亩田,勿夺其时       父如前示
D.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非我也,兵也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2017-05-16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言文学习有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制作卡片。卡片既便于整理积累,又方便取阅、复习。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三张文言文学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项知识有误,请分别找出来。
1.卡片一:一词多义——故(     
A.交情:君安与项伯有(《鸿门宴》)
B.本来:此物非西产(《促织》)
C.特意: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D.事故:盘庚不为怨者而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2.卡片二:文化常识(     
A.冠者,即成年人。古代男女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并取“字”,如“君实”就是司马光行冠礼时所取之字。
B.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或担任警卫,叫做“参乘”,亦称“车右”。樊哙就做过刘邦的参乘。
C.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三面驱赶猎物,让开一面,不过分捕杀,以显示有好生之德。
D.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官员。“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即可理解为“负有专责的官吏”。
3.卡片三:特殊句式及翻译(     
A.原句: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句式:宾语前置句。
翻译: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B.原句: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句式:状语后置句。
翻译:能够在此地又见到将军。
C.原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句式:定语后置句。
翻译:一个好事的少年在村中驯养着一只蟋蟀。
D.原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翻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020-08-04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