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7 题号:806210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各题。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注:卢仝,唐代诗人,相传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
1.简要赏析上阕的表达效果。
2.根据下阕,简要概括词人的生活状况。
【知识点】 其他南宋作家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①眇,同“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尺书”—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2.“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诗句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019-11-19更新 | 20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②愧少知己,碧玉③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语,劲气④萧萧入短襟。


[注]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挑灯看剑”化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泪痕深”三字则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
B.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C.颔联前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降臣们为伍的坚贞节操。
D.尾联故意宕开,由写景转入抒情,用梧桐语、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2.诗的颈联“万叶”“一灯”两词颇有韵味,请简要分析。
2019-12-29更新 | 4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诗歌鉴赏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D.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03-24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