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806903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周太祖闻之怒,将谴责之,而恐伤世宗意,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位,召为枢密承旨。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权判三司。世宗征淮南,留美为大内部署。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少顷,内酝署火起,既有备,即扑灭之。俄真授三司使。   

四年,世宗再幸淮上,皆为大内都点检。北征,又为大内都部署。师还,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强力有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厘革,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世宗连岁征讨,粮馈不乏,深委赖焉。然以澶渊有所求假,颇之,美亦自愧。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傅。   

,李筠镇上党,募亡命,多为不法,渐倔强难制。美度筠必叛,阴积粟于怀、孟间。后筠果叛,太祖亲讨之,大军十万出太行,经费无阙,美有力焉。拜定国军节度。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未几,他郡有诣阙诉长吏受率分钱者,皆命偿之。   

乾德五年,移镇沧州。太平兴国初来朝,改左骁卫上将军。美献都城西河曲湾果园二、蔬圃六、亭舍六十余区。八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选自《宋史•张美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B.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C.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D.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                 书计:写字和计算
②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                 被疾:被别人嫉妒
③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                 假寐:假装睡觉
④上多可之,常以干敏                    干敏:干练机敏
⑤颇之,美亦自愧                           薄:瞧不起
⑥岁,李筠镇上党                           凶:不幸
⑦他郡有诣阙诉长吏受率分钱者          诣阙:到朝廷
⑧八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致仕:退休
A.②③①④⑦B.③①④⑥⑤C.③④⑤⑥⑧D.①④⑤⑦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美较善迎合。周世宗在镇守澶渊时,每次有求取,张美一定高潮为他提供给养。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B.张美仕途较为顺利。世宗登基后,让张美入朝任枢密承旨。后来因为宰相景范生病,世宗再任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并主管三司。
C.张美料敌于先。李筠镇守上党,常干不法之事。张美料想到他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为太祖后期的讨伐提供了物质保障。
D.张美廉洁疏财。在率分钱事件中,只有张美对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退休之后,他还捐献出了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星流、地震、雷发正月,诏求直言。观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河北大雨水,条七事,曰:“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览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①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西兵失利,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遂与王鬷、陈执中俱罢,徙澶州。河坏孙陈埽及浮梁②,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观曰:“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徙郓州。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观上言:“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岁免黥配③者不可胜计。

以父居业高年多病,请便郡,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月余,拜左丞。丁父忧,哀毁过人,既练④而卒。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观性至孝。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吾得老于此足矣。”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蚤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

(节选自《宋史·张观传》)


[注]①配率:按比例向百姓摊派税收。②埽:用树枝、秫秸、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临时性堤坝。浮梁:梁,指桥;浮梁,即浮桥。③黥配:黥,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做刑罚;配,发配。④练:对亡故者祭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盐池吏以赃        败:败露
B.通商旅以艰食        济:接济
C.以其意                  适:适合
D.未尝一日            废: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濒海之地禁私煮               剑阁峥嵘崔嵬
C.嘉山川风物                      孰能讥之乎
D.吾得老此足矣                  徘徊斗牛之间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趣尚恬旷/ 持廉少/ 欲平生书必为楷字/ 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B.趣尚恬旷/ 持廉少欲/ 平生书必为楷字/ 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C.趣尚恬旷 / 持廉少/ 欲平生书/ 必为楷字/ 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D.趣尚恬旷 / 持廉少欲/ 平生书/ 必为楷字无一行草/ 类其为人。
4.下列各句全都表明张观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①用度渐侈,风俗渐薄 ②收逃田以募归复 ③止配率以阜民财 ④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 ⑤太守独去,如州民何 ⑥蚤起奉药、膳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观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先后因为自身原因和受人牵连而受到降职处理。
B.张观善于在关注民生的前提下借题发挥。他利用发生不寻常自然现象之机,规劝皇帝在和平时期要有危机意识和节俭意识等。
C.张观对政务一丝不苟,坚毅执著。面对黄河水患,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百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抢险,最终战胜了灾害。
D.张观对父亲的孝心达到了极致,得到仁宗的褒扬。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2)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7.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列举张观对父亲至孝的具体表现。
2020-04-02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C.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麻烦。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2.请结合作品分析,文本一中“缸”的深层含义。
3.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差异?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022-12-15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C.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来麻烦。
D.以史为鉴,推陈出新。两次砸缸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2.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摆在司马光门口,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叙事上采取铺垫、伏笔等手法。
B.王拱辰在殿试时勇敢说出以前曾做过这个题目文章,让皇帝大悦,赐予他“诚信状元”称号。可见王拱辰在人之初也是个实诚人。
C.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中进士、殿试、出使、受排挤等履历形成了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D.结尾“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彰显了主题。
3.文本中多次出现对“缸”的描述,请结合文本一分析“缸”的深层意蕴。
4.同样写了“砸缸”,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结合文本特点加以分析。
2023-02-23更新 | 2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