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820895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 江 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神宗元丰二年(1079),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事一场大梦”一句感叹人生的虚幻,“人生几度新凉”中的“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几度”表明人生中的“新凉”有限,应当珍惜光阴,莫使年华虚度。
B.“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两句,词人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典型秋景,通过写纷纷落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来慨叹时光易逝,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C.“中秋谁与共孤光”一句点出了作此词的时间,“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词人选取“中秋”这一节日作为背景,以哀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D.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2.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②狱草烟深:此句和下句的意思是黄州百姓安居,政治清明,监狱里没有罪犯,庭上少有诉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先描写自然,再转到议论民俗生活,描写沉浸在浓郁端午节日气氛中的黄州,呈现出一派清新升平的气象。
B.词的下阕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的才思。
C.“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三句承上启下,由咏景转向写人,将欢欣谐趣的苏轼和徐君猷描绘得十分传神。
D.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
2.“天气尚清和”是上阕的重点,有何精妙之处?请作简要赏析。
2021-07-04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与陶渊明神交异代,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之游,遂觉眼前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心生感慨,作词记之。
B.词人赋予日常生活以个性化的理趣,在梦境之中、喝酒之后亦保持清醒明白,异于借梦避世、借酒浇愁的常理。
C.词人写景远近结合、虚实相生,以春雨、鸣鹊、鸣泉、斜山、横溪、亭丘等意象表现出雪堂居所恬静清幽的特征。
D.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作于黄州,“吾老矣,寄余龄”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表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2.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09-10更新 | 1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君实独乐园(节选)

苏轼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注]①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于徐州所作,苏轼仕途坎坷,辗转多地任职,在徐州读到司马光寄来的《独乐园记》,写了这首诗。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宋神宗欲重用司马光,王安石反对,司马光也不愿意留在朝廷,他请求外任。独乐园,司马光在洛阳所建的园子。②见《庄子·德充符》。德不形,有最高的道德修养而不外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洛阳自古以来多有名士,风俗至今还十分尔雅。
B.五、六句写司马光标榜自己是“独乐者”,不懂得“与众乐”。
C.“所贵知我寡”,表明司马光珍视的是极少有人了解自己。
D.结尾诗人直抒胸臆,认为司马光背负盛誉,不可能真正避世。
2.诗人笔下司马光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塑造这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2-12-25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