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文天祥(1236-128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82482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③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④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至于永嘉。

⑤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更欲一                                 觇:窥视
B.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去:去往
C.质明,避哨竹林中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D.海安、如皋                                 道:取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于永嘉                                     有尺寸之地
B.不幸吕师孟构恶                       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巡船所物色                                 冰,水之而寒于水
D.而死付之度外矣                           百世之遇也
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骑数千过其门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渺渺兮予怀
C.戍卒叫,函谷举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B.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转为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C.第五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选文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冒死逃脱的颠沛流离的经历,表达了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⑵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知识点】 文天祥(1236-1283)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一)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子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子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至京口,得问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节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官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 解除
C.而不在使者之                 目:名单
D.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计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归求救国之策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B.北虽貌敬,实愤怒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噪而相逐
C.贾余庆献谄                 不能容远近
D.然而隐忍                    谈笑
3.下列对文章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佑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发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自身利害。
B.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他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
C.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 被驱北上,自杀未遂, 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
D.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明他虽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也对敌人估计不足。
4.请把文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2020-11-05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垤然隆 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                      间:机会,机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里之士大学试     昔而乐
B.与二客疾驰观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忘之
C.垤然隆起            自今而言
D.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令车马从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5.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        之兴,      之兴和      之兴。
6.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
简要说明理由。
2017-05-07更新 | 9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指南录后序》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言行
B.吴之民方痛心                    痛心:悲痛
C.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大方
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解除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且立石其墓之门
B.周公被逮                      独五人皦皦
C.归求救国之策               缇骑按剑
D.资政殿学士行               敛赀财送其行
3.翻译。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2019-11-03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