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2 题号:8345417
课外名著阅读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感慨的原因之一是:黛玉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找宝玉,___________(人名)不开门,黛玉错疑宝玉。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文中孟子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第十三》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有人认为,以上两则材料,体现出儒家对体力劳动的轻视,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2015-06-10更新 | 279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子曰: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雍也》)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依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赖:通”懒”。

1.上述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习”相当于孟子所说的“         ”。
2.孔子、孟子对青少年品性教育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2019-09-19更新 | 196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孝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敬》)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