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杨万里(1127-120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842928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兰溪激水驿前三首(其一)

杨万里

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

一眉画天月,万乘种江星。

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

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作者用一个“白”、一个“青”写出了秋夜这一特定时令下的水、山给人的清冷、孤寂的感受。
B.小酌居然醉,作者用“居然”一词,写出了醉的出人意料,也暗含了优美景色使诗人沉醉之意。
C.诗的尾联,作者以一个穿透窗棂的少年读书声做结尾,使诗歌有动有静,意境更丰富深远。
D.整首诗歌写景极尽奇妙,语言通俗浅近、自然活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极具其“诚斋体”特征。
2.结合诗句赏析“眉”字的妙处。
【知识点】 杨万里(1127-120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2016-11-18更新 | 3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独酌

杨万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煞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文学家,抗金派代表人物。为人清正,耿介不阿,特重操守,此诗是他晚年引退家居时所作。②艾人:古代汉族端午节门饰。③子兰:战国楚怀王幼子,曾毁谤屈原,使屈原被放逐。禳(ráng):祈祷消除灾殃。④正则:屈原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比拟手法写诗人与榴花共饮、被艾人哂笑,透露了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闷。
B.第三句借子兰毁谤屈原,表达对奸人当道、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世态的揭露与鞭挞。
C.颈联托物寓意,借粽子菖蒲端午过后就无味不香,嘲讽当世纪念屈原沦为外在形式。
D.诗人最后希望渔歌能谱写出盛世乐章,是对朝廷最终能肃清腐败、恢复清明的寄望。
2.张瑞君评说此诗时说“皆曲折含蕴在诗句之中,从反面着笔”,请简要分析。
2022-01-12更新 | 18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①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的“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②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看到的。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
B.颔联描写了初春时节柳条娇弱,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侧重写静,下句侧重写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美丽的海棠,忆景生情,顿生感慨。
2.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5-1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