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8431949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司马迁是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曹雪芹是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家,那鲁迅则是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他们都是文学史上梦笔生花的大手笔。
B.针对民不聊生的现实,孟子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指出梁惠王治国存在的问题。孟子的惊天宏论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绝无仅有,就是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也是寥若晨星。
C.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争议最大,有人认为锦瑟是个丫鬟名字,有人认为是咏瑟声,有人认为是悼亡,有人认为是回首平生自伤身世。《锦瑟》的朦胧给人羚羊挂角的感觉。
D.任正非说“总有一天两军会爬到山顶,这时我们绝不会和美国人拼刺刀,我们会去拥抱,我们欢呼,为人类数字化信息化服务胜利大会师”。这表明了任正非灭此朝食的决心。
【知识点】 熟语(含成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推荐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任志强拿猪肉价和房价做对比:“2003年猪肉5块钱一公斤,现在15块钱一公斤,房 价自然也应涨两倍。”80%的网友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不赞一词
B.职场人士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得到领导的青睐和同事的认可;相反,那些身无长物的年轻人则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C.不管专家如何高调宣传“蓝筹股显现罕见投资价值”,中国投资者都不买账,始终无动于衷,股市依然“跌跌不休”。
D.随着光纤网络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石破天惊的变化,彻底改变人类的信息生活。
2016-11-18更新 | 55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声变了,究竟该怎么看待?惊呼传统丧失殆尽,或者举双手欢迎一切改造,显然都有失偏颇。有人推崇传统到唯传统至上,认为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张寿臣等都是,现在的演员再努力也难以。其实,变是常态,适应变化并认识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变中尊重艺术规律,在变中把持艺术特色,又是传统艺术经受住时间淬炼的立身之本。现在青年观众群体的兴趣、习惯都已经“互联网化”,作为一种曲艺形式,相声与五花八门的网络综艺节目显得“陈旧”不少,因而需要在贴近年轻人趣味方面下功夫。比如,面对近年来的脱口秀,相声行业颇有些心生羡慕。脱口秀语言表达多样且内容极其大众化,互动程度高,现场气氛热闹。如果说相声表演需要先铺垫,各种包袱才能从情境中抖出来,需要先营造代入感,观众才能拈花一笑的话,那脱口秀就直接得多,笑点密度也高得多。接现实题材的地气、增加与观众互动的人气,( ),成为泛娱乐综艺节目,那就得不偿失了。也就是说,相声不能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娱乐综艺靠拢,。失去自我,借鉴吸收不代表就要变成“你的样子”,其关键在于平衡艺术规律与观众趣味的关系,找准改良的突破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吉光片羽 同日而语 别开生面 削足适履
B.吉光片羽 望其项背 别开生面 生搬硬套
C.凤毛麟角 望其项背 异军突起 削足适履
D.凤毛麟角 同日而语 异军突起 生搬硬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变是常态,认识变化并适应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变中遵守艺术规律,在变中把持艺术特色,又是传统艺术经受住时间淬炼的立身之本。
B.变是常态,适应变化并认识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变中尊重艺术规律,在变中保持艺术特色,又是传统艺术经受住时间溶炼的立身之本。
C.变是常态,认识变化并适应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变中遵守艺术规律,在变中把持艺术特色,又是传统艺术能否经受住时间溶炼的立身之本。
D.变是常态,认识变化并适应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变中尊重艺术规律,在变中保持艺术特色,又是传统艺术经受住时间溶炼的立身之本。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声固然可以从这些方面汲取、借鉴,把说学逗唱变成网络段子集合,把“包袱”换成“梗”,把幽默变成猎奇,但这样就会失去其自身特点
B.相声固然可以从这些方面汲取、借鉴,但是把说学逗唱变成网络段子集合,把“包袱”换成“梗”,把幽默变成猎奇,然后失去其自身特点
C.相声可以把说学逗唱变成网络段子集合,把“包袱”换成“梗”,把幽默变成猎奇,但这些方面汲取、借鉴之后,就会失去其自身特点
D.把说学逗唱变成网络段子集合,把“包袱”换成“梗”,把幽默变成猎奇,相声固然可以从这些方面汲取、借鉴,然后失去其自身特点
2020-06-03更新 | 8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               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另辟蹊径,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亲密无间到             《祝福》《离婚》《伤逝》揭示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自我身份实现与自我价值确认在当时环境中的艰难过程。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而造成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挑战、最大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            的伟大实践,            、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故步自封       熟视无睹       举世闻名       胜友如云
B.墨守成规       形同陌路       举世闻名       胜友如云
C.墨守成规       熟视无睹       举世瞩目       风云际会
D.故步自封       形同陌路       举世瞩目       风云际会
2.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祝福》《离婚》《伤逝》揭示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在当时环境中自我身份确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艰难过程。
B.《祝福》《离婚》《伤逝》揭示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自我身份确认与自我价值实现在当时环境中的艰难。
C.《祝福》《离婚》《伤逝》揭示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在当时环境中自我身份确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艰难。
D.《祝福》《离婚》《伤逝》揭示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在当时环境中自我身份实现与自我价值确认的艰难。
2019-12-3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