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8 题号:860089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表达效果。
2.该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此闲居瓢泉之作。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反衬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2018-09-29更新 | 40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
C.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遥岑远目”三句,点出“愁”“恨”两字,感情由平淡渐趋强烈。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2019-10-22更新 | 2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门见山,顺题而起,“三径初成”,写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中流露几分欣慰。
B.词中“意倦”三句,表明词人志不可夺,心意已定,他退隐并非是为了贪图个人安逸享受。
C.词的下片实写了新居的布置与规划,“柳树”“梅花”“秋菊”等,让书斋别样的雅致。
D.词中“菊”“兰”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情感一致,表达了词人内心志行高洁。
2.本词的情感较为复杂繁多,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词人表达了自己的哪些情感。
2021-07-07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