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86143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加以早蝗,饥馑并臻,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明年攻邺,克之。表贼为议郎。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 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也?”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送徙其半。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明帝即位,进封颖乡侯,邑三百户。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官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帝乃止。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六军皆肃,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辛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B.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C.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D.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馑指灾荒,荒年。其中蔬菜、野菜吃不上叫饥;五谷不熟,收成不好叫馑。
B.邑三百户即食邑三百户。食邑本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这里指可以征收封邑内三百户人家的赋税作为食禄。
C.“使持节”在三国时期是可以代表皇帝行使军政之权的官职,晋时有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权力次之的是“持节”、“假节”。
D.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是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一,秩比二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毗善于分析形势,力劝太祖北上。太祖本欲先南下取荆州,辛毗分析袁氏兄弟相残,正是平定北方的大好时机。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攻克袁氏老巢邺城。
B.辛毗恪尽职守,抗颜直谏。文帝大规模移民政策遭到了朝臣反对,盛怒之下,没人再敢进言。只有辛毗不惧危险,据理力争。最终促使文帝修改了原先的计划。
C.辛毗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妄兴征伐。文帝想攻打吴国,辛毗认为先帝多次南征,都被长江天险所阻,如今天下初定,应该宽政养民。文帝没有听取,最终挥师渡过长江,攻打吴国。
D.辛毗治军严格,严戒与蜀军交战。诸葛亮统军北伐,与魏军对峙。司马宜王多次请求出战,都被辛毗严词拒绝。全军上下都听从调度,没人敢违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二震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周
(2)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
【知识点】 陈寿(233-297)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关羽既败。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评曰:虞翻古之狂直,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B.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C.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D.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出为富春长”与“予出官二年”(《琵琶行》)两句中的“出”字含义相同。
B.“因留制服行丧”与“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相同。
C.“坐徙丹杨泾县”与“但坐观罗敷”(《陌上桑》)两句中的“坐”字含义相同。
D.“固难免乎末世”与“少年固强之”(《促织》)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翻曾担任王朗功曹,献策于王朗,王朗未采纳。后来,他跟随王朗逃亡,直到王朗劝说他返回抚养老母,才归去。
B.孙策喜欢驰马狩猎,虞翻却认为这是君主不够端重的表现,君主如果不够端重,就难以树立威望,孙策完全采纳。
C.孙策去世后,虞翻预见到邻县山越部族可能会有奸人生变,就留在治所穿着丧服守丧,邻近县城纷纷效仿,得以稳定。
D.虞翻因言语得罪孙权而被贬谪,在流放之地,他依然积极讲学不辍,门徒达到了数百人,而且治学成果丰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2)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2022-10-22更新 | 2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瑜往                 省:探视B.欲涂东归             假:借
C.策薨,权          统:统揽D.备京见权             诣:造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术欲确为将                           今逐客资敌国
B.与鲁肃遇当阳                       南亩之农夫
C.时刘备曹公所破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乞奋威俱进取蜀                    赢而助五国也
3.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英勇善战,助孙策占领横江、当利,破窄融、薛礼,击败刘舔后被孙权封为建威中郎将。
B.周瑜慧眼识主,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找寻孙策。
C.周瑜善用计策,在赤壁大战中运用火攻之计,大败曹军。后又请求孙权用美人古玩等物来麻痹刘备,将关羽、张飞分开。
D.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当时有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021-07-28更新 | 1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军数征A行B或遇C疫气D吏士死E亡F不归G家H室I怨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何颙异焉”中“异”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中“异”含义相同。
B.“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中“济”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含义不同。
C.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B.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文中举陈平、苏秦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请用现代汉语表述。
2023-11-05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