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晏殊(991-105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3 题号:861437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一向:一晌,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B.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等闲离别”——次平常的分别,也会让人“黯然销魂”。
C.“酒筵歌席莫辞频”是写词人在饯别的宴席上频频举杯,借酒浇愁,聊以自遣。
D.结句是说与其徒自伤感,不如抓住眼前欢乐,体现词人想摆脱痛苦,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
2.本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与晏殊另一首《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分别从景物选取与情感抒发的特点上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 晏殊(991-1055)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B.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E.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2017-11-13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句“绿杨” “芳草” “长亭”为离别景象,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次句“年少抛人”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轻易地弃之而去。
B.下片前二句中“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序,化抽象为具体。全句用对比手法,埋怨对方的“无情”, 反衬自己的“多情”。
C.下片后两句语言平实,“相思” 二字既直白又质朴,整个句子表达浅显,又精练浑成,用天地有尽头来 反衬人的情感之微弱。
D.下片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与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言简义丰的韵味。
E.整首词婉转流利,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二句外,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排比,都是通过白 描手段反映人的心理活动。
2.“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两句独出机杼,请赏析其艺术特色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018-01-02更新 | 1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踏莎行

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简要概括上片表达的思想情感。
2.赏析结句“梧桐叶上萧萧雨”。
2018-12-23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