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
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
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
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
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稙,字元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
②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曰:“得一士如获拱璧,岂特军饷而已。”
③高宗既即位,丞相张浚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
④桧死,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每辞,愿便养,除知桂阳军。
⑤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其略曰:“保荆、襄之障,以固本根;审中军所处,以俟大举;搜选强壮,以重军势;度地险阨,以保居民;避敌所长,击其所短;金人降者宜加赏劝。”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还湘。
⑥时胡安国父子家南岳下,刘锜家湘潭,相与往还讲论,言及国事,必忧形于色,始终以和议为恨。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选自《宋史》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幼明敏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A.分担 B.遭遇 C.孤独 D.叮嘱
(2)稙即
A.乞讨祭祀 B.建造祠堂 C.去职停薪 D.回归祠堂
3.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服 阙 知 徽 州 俗 尚 淫 祠 首 以 息 邪 说 正 人 心 为 事
4.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还湘。
5.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忠襄”(忠诚辅佐)二字,为传主写一则人物短评。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事者,以谓守祖宗成法,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彦博对曰:“譬如琴瑟不调,必改而
(节选自《宋史全文·卷十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独可以A因人利B据旧而补C其偏D以驯E致于治F此G其所H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指变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
B.肆,指恣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相同。 |
C.更张,改换琴弦,重新张设,比喻变革;与“改弦更张”的“更张”意思相同。 |
D.箕敛,指苛敛民财;其中“敛”与《促织》中“科敛丁口”的“敛”意思相同。 |
A.乐于无事的人主张固守成法,喜于作为的人则认为旧法不足守,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
B.皇上认为国家之事弊病丛生,非改革不可;文彦博表示支持,王安石则建议从择术入手。 |
C.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任用善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应节约用度、增加赋税。 |
D.司马光请求废除条例司,既不被王安石接受,也不获皇上支持,从此闭口不再谈论新法。 |
(1)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
(2)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位改革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苏轼,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四年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减)
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以 |
C. |
D.四年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
B.“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弱冠”等说法。 |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与《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合称“五经”,是儒家经典之一。 |
D.居士是对在家信道之人的泛称,也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
B.苏轼为官有法。在徐州时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人争着出城避水,苏轼为安定人心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排泄湖水的枢纽。 |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张万福传(节选)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一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①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
(选自韩愈《韩昌黎文集》,有删改)
【注】①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②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得其所 |
B.圆令万福 |
C. |
D. |
A.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
B.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
C.李正已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
D.李正己/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 |
A.张万福的曾祖父和父亲虽然都是明经出身,但是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他不喜欢读书,喜欢习武,这也使他年轻时就立下了战功担任将领归来。 |
B.张万福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嫉妒,失去了刺史的职位,他虽然对崔圆怀恨在心,但还是听从了崔圆的任命连续击败了叛贼。 |
C.许杲非常忌惮张万福的威名,不论是在濠州还是和州,听说张万福担任刺史他就率兵离开或转移。 |
D.文章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表现了张万福勇敢善战,忠于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 |
(1)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2)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
A.韩愈。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司马光、柳宗元和宋代的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其中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提倡“事信言文”,即作文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B.进士。古代的科举考试最后一级是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之后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元和”即为褒义的谥号,表示温和,和谐。“元和”在纪年法上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D.拜,指授予官职。古时和官职有关的还有“除,指任命,授职”“解褐,谓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左迁”“谪”都指贬官。“领,指兼任较低职务”“行,兼摄官职”、“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署,指暂任,代理官职”“权,指权摄,暂代官职”“视事,指治事,任职,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致政,指归还权柄,辞去官职”,“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
(1)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2)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改)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 |
B.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 |
C.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 |
D.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 |
A.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有一定的年限,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
B.上疏:即上奏章。“疏”一般是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意见的文书。“表”多是向帝王陈述请求的文书。 |
C.浮屠:也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佛塔,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即佛教。 |
D.刑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司法部、最高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 |
A.白居易有着非凡才华。他的诗歌让戏谑他的顾况,承认自己说过的话是戏言。在高郢主持的选拔考试中,他脱颖而出。 |
B.白居易敢于直言进谏。他曾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针砭时弊。当首相遭到刺杀后,又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抓捕贼人。 |
C.白居易酷爱佛法谈禅。他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谈论佛理。他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
D.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他作的诗力求老婆婆都能理解。后人评价其诗如同山东地区的老农谈论农桑,句句都很实在。 |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