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87782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日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刑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        的变化。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栉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        ,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        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        ,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量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B.前所未有        有条不紊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C.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D.前所未有        有条不紊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B.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赛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D.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C.社会发展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全球平均智商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过去的50年,人类综合智商值下降了1倍。
D.近期,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公布,引起了人们对相关国企改革、人口政策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的重视。
2016-11-18更新 | 13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核心是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新时代,人民日益需求的优质教育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问题彰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正义为目标,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有实实在在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是全社会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理念先行,只有           教育和认知发展规律,辩证看待时代需求与社会现实、百姓期待与发展实际的关系,(        ),也不完全服从社会现实需求,才能构建起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教育,不是守株待兔的无所作为,也不是拔苗助长的           。学校、社会、家庭都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时代,人民日益需求的优质教育增长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彰显。
B.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问题凸显。
C.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凸显。
D.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彰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考虑家长的情感需求
B.不管家长的情感需求如何
C.既要考虑家长的情感需求
D.既不盲目追随家长的情感需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获得感   逐步   遵循   急功近利
B.成就感   逐步   遵守   急于求成
C.获得感   逐渐   遵守   急功近利
D.成就感   逐渐   遵循   急于求成
2020-10-10更新 | 15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      。对联与我们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习对对子,教师出上句,(        )。鲁迅少年时,曾以“比目鱼”巧对先生所出的“独角兽”,颇受夸赞。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      。对联与生活      ,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其来有自       兼容并包       宛若天成       休戚相关
B.源远流长       包罗万象       宛若天成       息息相关
C.源远流长       兼容并包       巧夺天工       休戚相关
D.其来有自       包罗万象       巧夺天工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B.通过对联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C.学习对联,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学习对联,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对下句,虚实平仄对应用以练习对仗
B.为练习对仗,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
C.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
D.根据虚实平仄,学生练习对仗,对出下句
2021-12-10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