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元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 题号:880755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屠岸贾为司寇,将作难。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居无何,而朔妇生男。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及武,为成人,婴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之,世世勿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B.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C.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D.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
B.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比稽首礼更加隆重。
C.齐衰亦作‘齐缞”,丧服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
D.祠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春祭为“祠”,引申为祭祀。也指供奉祖先等的庙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柞臼有勇有谋,他在赵氏旧主被害之后,冷静筹划,用自己的牺牲瞒过了抓捕的士兵,与程婴相互配合一起救下了赵氏孤儿。
B.程婴忍辱负重。他没有为赵朔立即殉难,而是假装投敌,卖友求荣;他将赵武藏匿于山中,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
C.程婴不负所托。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更困难的奉养遗孤的责任,在十五年间,躲在深山,终于迎来复仇的一刻,并以死明志。
D.赵武懂得感恩。他在程婴表明死志时极力劝阻,愿意终生报答程婴;在程婴义无反顾地赴死后,又为他服丧、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氏先君遇于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知识点】 其他元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 吴澂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醯瓮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且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①夫子,这里指孔子。②醯(xī)瓮之鸡,醋中的小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而问礼       适:到
B.方其出而游乎上国       上国:京城
C.缀文研经       缀文:写文章
D.如天如海,而莫可       涯:天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       源不深望流之远
B.上智然,而况其下者乎       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C.修于己,不求知       而君幸赵王
D.及其既得,而游于四方也       寡人于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设问的形式对举“游”与“不游”两种矛盾的观点开篇,不仅体现了作者引弓待发的巧智,还能启人疑窦,发人深思。
B.本文的构思很有特点。每节末句都着眼于“游”这一话题,前三节都以“何可以不游也”这样的反诘句结尾,既使语势贯通,又强调了作者观点的倾向性。
C.文章对比“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的现象,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语言批判了借游历为名谋取私利的卑劣人格,整句的形式强化了贬斥之情。
D.作者肯定何太虚三十余年刻苦学习的做法,同时中肯地指出,他闭门读书会导致“寡闻寡见”,“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是他隔绝社会的表现,鼓励他作“万里之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取 友 者 一 乡 未 足 而 之 一 国 一 国 未 足 而 之 天 下 犹 以 天 下 为 未 足 而 尚 友 古 之 人 焉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
(2)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020-08-03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骂虱赋(并序)

【元】杨维桢

杨子自铁崖山中客钱塘,初宿市舍,胁未暖席,有物噍身,若芒刺然。已而噍肉皆起瘾疹。十指爬搔不得停,搔讫即成疮痏。亟命童秉烛,枕褥间了无一物。复睡,则噍如故,遂挈胡床,露坐待旦。明日,问舍长,舍长曰:“此壁虱。当兹旱气熇然,城中舍皆是物。”问何状,命童剔床笫空出之,虱非虱,蚤非蚤,以爪掐之,其臭令人呕恶。杨子叹曰:“异哉有是物也!昔玉溪生、荆舒老人①,先后为嫉虱之作,而未有指斥是物者。岂其潜于昔而出于今?抑其幸见漏于指斥也?“余既楚其毒,乃作文骂之曰:

“维尔虱之种类不一也,不知又有尔类!皤腹而轻身,纤足而劲嘴②;或青或绀,或黄或紫;白昼潜藏,昏黄坌起;脱走如珠,狙刺如矢,使人胁不得以帖席,肱不得以曲几,追踪捕痕,若亡若存。遁景朽空,灭迹密纹。汤沐所不能攻,掌指所不得。但见肉斑磷其成瘭③,肤窒栗其生龟,怒床几而欲剖,避衾褥而欲焚。呜呼尔虱兮!蜂有虿兮蜂可祛,蝎则有螫兮蝎可诛,嗟尔么类孰能屠?咨大化之好生,恐一物之弗纾。胡尔恶之兼毓④,为吾人之毒荼!饱膏血之毒嘴,资肥腯之臭躯。吾将上告司造⑤,殄尔类,非无辜也。

辞毕,是夜,梦有被玄衮裹绛幅而至者若有辞曰吾即见骂尔文者辞义既严敢不退避然吾小毒小臭尔亦知世有大毒大臭者乎?奸法窃防,妨化圮政,剥人及肤,残人至命,此非大毒大臭者乎?为国之病,而司臬不屏⑥。其或分民曲直,任国是非,义无避位,仁不让师,则丹书是絓,皂椟见遗⑦。彼大毒大臭,又何惮不为乎?且吾起伏节,消息⑧乘机,白露洒空,劲风吹衣,蝉脱而退,莫知予之所归。子试絜夫大毒者,毒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子不穷南山之竹为辞,而詈予琐琐不已,戏乎!”

于是杨子增愤加怖,涕泗不支,霍然觉,不知虱之所之。

【注】①玉溪生:李商隐,曾写《虱赋》。荆舒老人:陆龟蒙,曾写《后虱赋》。②嘴:嘴。③瘭:(biāo):疱疹。④毓:同“有”。⑤司造:主管进化之神。⑥司臬:执法者。屏:摒弃,铲除。⑦丹书是絓,皂椟见遗:司臬对忠义之士横加罪名,追令自尽。⑧消息:事物的生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露坐待旦                    露坐:在露天里坐着
B.掌指所不得               扪:摸
C.殄尔类,非无辜        无辜:无罪
D.且吾起伏               适:适合,符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壁虱                                   ②吾其还
B.①蜂有虿兮蜂可祛                      ②既来之,安之
C.①子不穷南山之竹为辞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D.①霍然                                   ②人非生知之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客居钱塘旅舍,晚上被壁虱叮咬,瘙痒难忍,连忙吩咐童仆拿掉床上的席子,终于找到壁虱,感慨壁虱长相怪异,写了这篇赋文。
B.第二段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将壁虱的形态、动作、习性及人被叮咬后的惨状描写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赋“铺采摛文”的特点。
C.第三段化入梦境,将壁虱拟人化,与作者展开激烈辩论,借壁虱之口揭露那些违法乱纪、败坏政治、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才是“大毒大臭者”。
D.采用讽喻手法,借物讽刺,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社会的弊端,语言尖锐泼辣,笔法痛快淋漓,又委曲幽默,给人淋漓酣畅而又隐微曲折之感。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其潜于昔而出于今?抑其幸见漏于指斥也?
(2)子试絜夫大毒者,毒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莫知予之所归。子试絜夫大毒者,毒无已时。大臭者,臭无穷期。孰为可詈不詈乎
2017-04-12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君道

(元)邓牧

①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②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

③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

⑤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⑥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⑤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A.孰若B.莫若C.孰与D.毋宁
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
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
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
3.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
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
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
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
4.分析第⑤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作者在第①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
2019-04-15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